(廣東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在教學中,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各種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在特殊教育中如何利用電子白板的優勢填補特殊障礙學生學習的劣勢,必須遵循特殊障礙學生的自身特點和他們的學習規律來進行。因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特殊障礙學生模仿性強,理解能力差,因此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避免滿堂說教,多通過演示讓學生模仿,再根據學生模仿的情況進行糾正。
特殊障礙學生由于發展遲緩,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此外還要遵循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學習任何知識都應該遵循此原則,教師在初期就應有計劃,在計劃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學習,打好基礎后再深入學習。
綜上所述,我們把信息技術課程定位為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補償缺陷,開發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這種新教學手段介入課堂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恰當地把握學生特別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如在教學七年級智障輕度班的《畫圖——圖庫的調用》中,制作遮罩效果時,我采用白板的聚光燈工具遮罩圖形的大部分,只露出一小部分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動物,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后猜一猜圖案,然后我因勢利導,引人圖庫調用的學習就自然而然了。
上課時請教師或學生示范操作步驟,這是信息技術科任老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特殊障礙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造成了教師兩難的境地。
所以上課時充分應用電子白板的錄像功能,將教師或學生示范的操作步驟進行錄像,保存到電腦中并通過網絡共享,以方便學生查看視頻。掌握方法的學生可以直接操作練習,不會的學生可以查看錄像繼續自主鞏固學習,這樣充分發揮了大家學習的主動性,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從這一點來講,就是交互式電子白板走進課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在傳統的課堂中,課堂很少進行互動,而電子白板借助其在外觀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觸摸屏,無須嚴格的專業訓練的特點,在課堂教學進行互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特殊障礙學生的特點,靈活設計各種課堂教學策略,并合理安排好每一節課的時間段,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課堂中應用電子白板的倒計時功能設置合理的探究時間、練習時間、設計時間、展示時間,嚴格要求學生按照時間進行練習,規范學生的操作,同時鼓勵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幫助小組其他學生,最終促進學生養成守時的好習慣,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網上的課件很多,但很少是學科教師制作的,再加上每個教師思路不一樣,可用率不大,而自己制作又費時費力,如缺乏相關的知識和熟練的技巧,制作起來是很令人頭疼的,一旦做成只使用一兩次就束之高閣又實在令人心疼,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部門一方面能為教師多提供符合教學實際的課件,多提供資源共享的機會;另一方面注意搜集大家的課件,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電子白板最突出的功能是它的交互性,電子白板的使用對教學帶來的最大變革是從預設到生成。所以電子白板的有效利用不是“新瓶裝舊酒”,要避免把它當作具有“寫、擦”功能的高級黑板,或者像PowerPoint一樣,只做演示工具。
要用好電子白板,首先不是課件制作,而是基于白板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所以教師在設計課例之前,先充分熟練交互白板的各種功能,這樣在教學活動設計時才能有意識地將白板所帶有的交互功能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中。
電子白板操作很容易上手,但要開課的話,必須多在白板上練習,熟悉電子筆的使用、各個工具欄的功能,注意教師在白板前的站位,這樣上課時心中會有安全感,至少可以保證課程按照自己原有的習慣方法進行。
從目前來看,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已是一種趨勢。只是任何先進的技術都不可能自動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根本性的突破是教師。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要避免對多媒體技術的盲目崇拜和濫用無度,應遵循科學的原則,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多媒體教學和有效教學的共贏。
[1]顧定倩.特殊教育導論[M].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古興東.信息技術課堂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初探[J].課外閱讀(中下),2012(13).
[3]樸永馨.特殊教育概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
[4]王琪璐.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堂教學創新: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模式、資源的創新[J].學園(教育科研),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