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州市郭家店中學)
“先進教師的經驗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周轉’……”這段話是蘇霍姆林斯基第51條建議的開篇語。接著,蘇大師運用具體事例論述了“應當努力做到,使知識既是最終目的,又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具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中活起來,在急速發展的、經常不斷的精神財富的交流中活起來”的觀點,并提出了使教學成為思考工作,成為獲取知識的活動的方法——找出“交集點”,以疑問來激發求知欲,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維。總之,蘇大師用了七個字來總結這條建議的實質:要使知識活起來。
在日常教學中,的確,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手段讓知識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了以下嘗試。
導入新課是新授課的首要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使學生從“導入”這一環節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學生的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Go for it九年級Unit 9 Reading There are twice as many giant pandas as before,課堂導入這一環節中,我先利用電腦媒體向學生展示大熊貓、藏羚羊、老虎、犀牛等動物,再配以英文介紹,這樣就以圖、文、聲等多種手段讓學生迅速地獲取信息:“They are endangered animals.”此時,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已被我充分激發,接著我問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Why?學生此時的學習興趣極高,紛紛舉手搶答我的問題。于是我順著學生喜歡大熊貓的話題說:“Most of you like pandas.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pandas?Yes.學生聲音異常洪亮。Let’s learn Unit 9(Reading)There are twice as many giant pandas as before.這樣,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以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知識的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創設“啟疑性問題情境”,使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生動形象,這樣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在聯想中會產生疑問。
如,在學習Go for it Unit 9 Reading時,我設置了How many giant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ild now?等幾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欣賞著課件中精彩的flash動畫:一只可愛的大熊貓的精彩畫面,聽著課文的錄音,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務,找到了答案。此時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后,他們一改以前不愿學枯燥乏味的reading的學習態度,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探究較難問題的答案(wh字樣的問題)。
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也是一堂課的主要目的之一。對于一堂課中的listen and repeat,listen and number,我利用多媒體設計聲音與圖畫同步,學生邊聽邊進行repeat and number的練習,這樣便活化了聽力材料,同時也檢查和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和口語,很有效地優化了聽說訓練。此外,我還設計了栩栩如生的動畫和一些激勵性語言配音用以評價學生的行為。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會出現一張大大的笑臉,同時伴隨著對他的表揚:“Great.”“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反之,則出現一張哭臉并伴隨著配音:Believe in yourself.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拓展并延伸教學內容。創設出比較貼近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促使學生運用所學語言或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Go for it九年級Unit 9 Reading中的作文訓練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成龍主演的公益廣告,在廣告中,我們看到的是瀕危動物被殺死,它們的骨頭和牙齒等身體部件被人類用來制作成各種昂貴的生活用品,成龍倡議:我們一定要保護瀕危動物,堅決不買不用這些制成品。同學們面對血淋淋的事實,都非常氣憤,紛紛譴責這些捕殺瀕危動物的人的惡行,并踴躍地提出(用英語)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瀕危動物方面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可行措施。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知識達到“活學活用”,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知曉了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瀕危動物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園——Earth是多么的重要。
總之,我們每天面對著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充滿靈性的個體,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方法讓知識活起來,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新,讓學習變得不再那么死板,不再那么生硬,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會知識。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