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巖
(甘肅省莊浪縣萬泉鎮中心小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小學圖形與空間的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形成空間與圖形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對小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意與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在小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教具不足,且很多時候為節約課堂時間,教師不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只由自己或者一名學生進行演示操作,其他學生則對操作過程進行觀察。由于學生沒有參與過程,所以其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往往在教學設計方面缺乏創新性,采用比較傳統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枯燥乏味,缺乏對數學課堂的熱情。雖然有的教師會采用多媒體教學,但卻沒有將多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比如,教師照搬教材中的圖片,靜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些立體圖形只展示平面圖,讓學生無法觀看到圖形的各個面,以及立體圖形的組成情況。有些本來可以通過動態形式展示的內容,教師卻采用靜態的方式來表達,使得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教師影響比較大,學習相對比較被動,所以學生的動手能力通常比較差。由于學生的實踐經驗比較少,造成不少學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而在學習數學概念、公式時,很多學生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注重去理解概念和公式中的內涵,一旦考查方式發生改變,學生就會找不到解題思路。另外,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普遍比較差,使得學生在學習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時,理解比較片面,甚至存在偏差。比如,在“集合”的學習中,學生通常會直接背誦集合的概念,非常熟悉教材中關于集合的例題,但當題目發生變化時,學生就會摸不著頭腦。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集合知識時,對知識點的掌握太過分散,沒有利用圖形來表達集合的關系,或者對于圖形表示集合關系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對集合知識進行應用時,就很容易出現錯誤。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不同形狀的圖形,也會通過教材認識不同顏色的圖形。隨著學習時間的延長,學生會逐漸積累更多的空間與圖形知識。所以,教師要利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上述“集合”的教學為例,有這樣一道題:學校舉行跳繩和踢毽子活動,總共有兩組學生參加,每組都有12人,分別將每組學生的名字寫出來,有的學生兩項活動都參加,有的學生只參加其中的一項活動,要求計算兩項活動都參加的人數有多少。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集合問題來求解,教師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求解,畫出兩個大的圓圈,兩個圓圈要有相交的部分,將只參加跳繩活動的學生名字寫在其中一個圓圈,將只參加踢毽子活動的學生名字寫在另一個圓圈,兩項活動都參加的學生寫在兩個圓圈相交的部分。在寫完以后,要分別檢驗單項活動人數和總人數是否正確,數一數相交部分人數,就是兩項活動都參加的人數。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養成利用圖形求解,且在得到答案后要帶回原題中進行驗證的習慣。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能夠在制作和繪畫的過程中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而在對其穩定性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則可引導學生自己用木塊和螺絲定制出一個長方形,拉動其中的一個頂點,看看長方形的變化情況。學生會發現當拉動其中的一個頂點時,長方形的形狀就會發生改變,其穩定性很差。這時,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學生采用相同的方法對三角形的穩定性進行驗證,培養學生通過聯想進行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空間與圖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還要具備空間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對空間與圖形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并對其進行思考,將所觀察內容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如,學生每天都會看到不同的建筑物,如住宅樓、銀行、商場、車站等,學生在看到這些建筑物時,要思考其中都有些什么圖形,建筑為什么要設計成這樣的造型,不同的圖形都有哪些特點等。學生在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時,可以思考為什么不同的車輛空間不同,能夠容納的人數不同,每種類型的車輛最多能容納多少人等。只有多觀察、多思考,才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促使學生在思考中進步。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還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圖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引導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思考,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來、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提高空間與圖形的課堂教學效率。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微型課題《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設計與方法的創新研究》(課題批準號:PLWKT2017089)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