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甜甜
(山西省平遙縣實驗小學)
在小學教育中,寫作教學屬于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教師發掘、利用教材資料,從中尋找出適應兒童的習作心理、激發學生習作欲望的切入點,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圖畫是教材的一個重要資源,利用好這個資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夠提高習作水平。因此,探究圖畫價值的利用具有實用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圖畫是教材的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小學語文教材的圖畫主要是針對小學生認知心理,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畫誘導學生,喚醒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趣、新奇及親切的氣氛中學習。
教材中的圖畫能夠體現出內容的重難點,教師合理運用圖畫幫助學生理解,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能夠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文中人物,掌握文中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小學習作屬于啟蒙階段。因此學生觀察圖畫,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充分利用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培養觀察能力,為以后習作奠定基礎,充分提高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利用圖畫,不僅能增加學生語文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筆者結合自身體會,談談如何合理運用習作中的圖畫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在寫作中,學生大多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材,缺乏選材意識。對小學生而言,寫作學習屬于起步階段,而教材中的圖畫就是一個極好的載體。在寫作時學生只需要將大腦中的各種人物、事物等,通過選擇、回憶及加工,用彩筆描繪出來,就能夠將一個活靈活現的形象展示在面前,順利完成習作。比如在蘇教版三(上)的寫作3中,教材中有一幅需要學生涂色與添畫的動物圖形,學生要想完成這個過程,就必須要確定需要描寫的內容:天空什么樣、樹林什么樣,等等,還要添加哪些動物,是在地上跑的還是天上飛的等等,將這些內容“物化”到學生面前,十分形象生動。
蘇教版教材中,將學生需要構思的文章轉變成富有趣味的圖畫活動。就是要求學生不斷對文章結構進行構思,將生活形象化構思成習作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圖畫,編擬出學生習作的提綱。在蘇教版三(下)的習作1中,教材就安排了兩組圖畫。通過讀圖,學生就能夠明白每組圖的先后順序,能夠實實在在編寫習作提綱。通過這種形象化提綱,就能夠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自然構思比較順利,猶如房屋框架建得結實耐用,房子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利用圖畫能夠幫助學生將習作的表達更加條理化、清晰化。例如在蘇教版三(上)的習作3中,在“說”與“寫”兩個環節中,借助圖畫無聲的言說,學生之間能夠交流思想,還能琢磨其他學生是怎樣畫、怎么說的,從而拓展自身的習作思路。而且當學生完成圖畫后,可以互相進行比較和學習,從中琢磨其他學生的好創意,能不能為自己所用。自己的圖畫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有沒有突出主要內容等,通過比較學習來修改自己的習作思路。
從圖畫到習作,不僅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還需要學生激發習作思維。當學生開展習作時,不僅需要眼睛看著教材的圖畫,還必須要心里想著圖畫,只有達到心神合一,才能夠讓習作思維路徑變得清晰,才能夠快速提高習作表達質量與書寫速度。
在開展習作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喜歡的活動入手,利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設計教學,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而教材的圖畫能夠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學生不知不覺中就能夠動手習作,不僅降低了習作難度,還增加了習作學習的趣味性。比如蘇教版三(上)的習作2教學,就是從畫圖開始,一直到圖文交流結束。通過畫圖就能夠強化與維持學生的習作樂趣,學生邊畫邊處于興奮狀態,從中體會到習作的快樂。學生在畫圖中還能夠彼此學習,能夠彼此分享快樂。而且通過圖文展示與交流,能夠讓學生感到習作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更是生活所需。
在蘇教版三(下)習作評改中,學生的習作水平處于起步階段,評改中應該依據這種實際情況以鼓勵為主,將一些最簡單、最常用的評改方法滲透進去,比如要求語句通順,修改常見錯別字等。教師在評改上要將重心放在學生的評改習慣培養上。在這個環節中,并沒有弱化教材的圖畫功能,更是學生評改習作的坐標系和參照物。依據圖畫,學生就能夠非常容易發現習作的內容及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習作。同時在展示與交流階段,圖畫還能夠讓學生彼此借鑒、取長補短,有效提高評價習作的能力,讓學生持久保持習作的興趣。
[1]葛艷.打造作文“巴學園”培養樂寫“小豆豆”:走出小學作文教學的誤區[J].語文知識,2016(20).
[2]張宇.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中國培訓,2017(2).
[3]陳華.淺議小學作文教學方法創新[J].華夏教師,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