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小鳳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宮河鎮宮河小學)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始,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環節。分層教學是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在保證高層次學習成績的基礎上,帶動低層次學生的提升,避免了好學生越好、低層次學生越低現象出現。
分層教學法就是將班級內的學生,根據學習能力、解題能力、應變能力等要素,將學生分為多個層次,根據層次的不同對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真正意義上實現因材施教,同時也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平均水平分配到一個小組進行分組式學習及教學,教學有了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得到高效提升。
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高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教學安排更具體,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針對層次較低的學生進行提升,提升班級整體學習能力[1]。
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遵循保證高層次學生學習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提升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宜過高,內容跨度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還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要完成什么任務。分層與教學,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主要是學生自愿,才能促進教學效果更好地提升,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定位及指導[2]。
為了能夠使學生更為高效地接受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成績高低等要素,將學生進行初步分類,在教學方法及指導上都要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學習但成績不高,有的學生厭倦學習,有的學生對學習感到不安,就此分類后,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學,其教學效果要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高出許多。如教學中有部分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強,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現狀為其選取習題,自主練習,自主改正,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再請教教師,此時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教師也可以有剩余時間提升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相同,但要求教學方法或者作業安排上存在差異是分層異步教學的指導原則,在設定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確保學生能夠消化并掌握知識為基本要求,為學習能力強、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進一步拓寬學習范圍,保證各層次學生學習都能達到制訂的目標。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符合實際,根據學生學習現狀,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學習目標,且目標設定體現兩點原則。第一,目標的設定要有階段性,不能夠急于求成,先為學生制定小目標,在目標達成后給予一定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第二,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目標的制訂要求也要有高低之分,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目標制定要略高于其在短時間內能夠提升的最大值,高標準嚴要求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則目標制訂要略低于其提升的預估值,為學生留出提升空間,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更好地提升。
學生層次的不同,教師在課堂提問上也要不同,首先為層次較高的學生設置難度較高的問題,就此來提升學生解題能力,如果同一學生經常出現解答漏洞時,則要適當地降低問題難度,以維持高層次學生的信心及學習熱情;同樣的為層次較低的學生設置難度較低的問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信心培養后,適當地為其增加題目難度,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阻礙及問題,將這些問題進行記錄,并轉化成為高效的教學資源,通過對問題的不斷發掘,充實資源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高效提升,從而體現出集體教學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整合,對學生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溝通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能力有所提升,通過交流也使層次較低的學生會突顯出不同的解題思路,為新的解題途徑提供思想支持,二者共同得到提升[3]。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在此基礎上應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學生分層的效果。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教師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動態,為學生的發展作出貢獻。應用分層教學法,照顧到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激發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苑增英.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初探[J].人生十六七,2017(8):43.
[2]洪禮勝.初探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5(3):20-21.
[3]李偉.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J].讀寫算(教師版),2015(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