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嵐
(甘肅省蘭州新區第五小學)
新課改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對于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的能力而言非常具有挑戰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充分發揮課堂學習高效性的基礎,也是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求教師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才能夠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素養,才能逐漸培養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
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均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鼓勵等積極向上的精神,通過引導學生開拓思維使得學習效果得到提升。經過實踐的檢驗,在進行小組分組時必須考慮到組內個體的互補均衡情況,保證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合理地分工協作,共同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保證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分布均衡的同時又能有每個小組的不同優點和特色,當老師將課堂交給學生這個主體時,才能保證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利用這個機會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以《買櫝還珠》這一課文的教學過程為例,由于這篇寓言故事篇幅不長,即便是文言文也能保證學生在對照解釋之后能夠看懂,這時就可以安排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在看懂故事之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學生將這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述一遍,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想象去豐滿腦海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這樣既能夠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又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使得學生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習信心,也能保證語文教學的效果。
參與式教學更多的是需要實際行動,對于教師而言前期的付出較多。必須保證每一個課堂活動環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必須保證課堂活動適合學習主體。在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之后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思考,最終解決學習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鼓勵學生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小組討論之后總結每個人的想法,給出最為全面的答案。最后可以讓小組成員推選代表進行發言。以《古詩詞三首》的學習過程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比如詩詞的修辭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等,鼓勵學生上臺進行講解。
針對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已經基本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主動地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具體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要做到發現學生的特色和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訂下一步的教學方案。
以《荷塘舊事》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回想自己童年經歷的方法進行交流討論,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例如,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一個怎樣的暑假?找出文章中描寫荷塘景色的文字并閱讀欣賞。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自行學習,并詢問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總結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然后總體進行解決。
評價和總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常常會被忽略的環節。如果只是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可能無法及時地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讓學生對這一課的知識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科學合理的評價不但能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符合事實,科學合理全面地進行總體分析,太過片面的評價和總結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信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致。
以《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課的教學后續為例,在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反思,針對學生的反思情況加以客觀的點評,提出不足之后可以進行適當的鼓勵。教師在這時也可以對學習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加以評價,針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邏輯思維和課堂表現等做出相應的鼓勵。對于表現尚有不足的學生,教師要指出原因和解決辦法,用帶有期望的口吻鼓勵學生下次表現得更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鼓勵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今后的課程,為學生的各學科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劉永昌.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實踐與思考[J].課外語文,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