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塑英
(重慶市江津區(qū)雙槐樹小學校)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接受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老師根據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分組學習;各小組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深入討論,并得到正確結論;最后老師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與指點。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擺脫了過去枯燥、乏味的上課模式,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數學是一門嚴謹理性、充滿邏輯思維的學科,如何在這樣的學科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契合的方式。而且整個小組合作的運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理性、邏輯的過程,在小學數學的實踐活動中合理地采用小組合作,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首要目的就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不斷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加深對題目的理解,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所以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編排,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效果有很大的意義。如果采取最簡單直接的分組方式,就是前后兩桌組成一組進行討論,這樣雖然有利于老師的課堂組織,但現在的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小團體,這樣籠統的分組很有可能造成小組學習的氛圍不高,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如果是以學生團體進行分組,又怕小組成員之間打鬧嬉戲而忘記了學習目的。因此,老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分配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意愿,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性格特征,每組分配1~2名學習熱情比較高漲的學生帶頭,并要對不同的組員進行不同的任務分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對某一課題進行分析、討論,進而得出結論。老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充分發(fā)揮引領者的作用,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啟發(fā)學生擴散思維,輔助一些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老師要關注小組里的每個成員,鼓勵每個學生進行發(fā)言,避免出現有的學生積極探討,有的學生沉默不言的現象。此外,老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探討時間,通過不斷的思想火花碰撞,生成新的知識挖掘點,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的時候,老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給各小組分發(fā)長方形、正方形、圓柱體和球體的教具,讓各學習小組仔細觀摩教具,認識這些圖形的形狀,并適時地提出一些問題,比如什么形狀可以站得住,什么形狀可以滾,引導學生進一步發(fā)現這些圖形的特征;還可以組織搭建模型比賽,讓學生利用圖形的特性進行模型搭建,比比哪一組組合出來的模型最多,哪一組組合出來的模型最有個性等等。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習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老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給各小組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確保各小組成員都能分配到具體的學習任務,體現學生獨立的個體地位;鼓勵每位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并適時化解成員間的思維沖突,把握成員的問題思考方向,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獲得最終的學習成果。老師在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時,要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適合的評價語言,在肯定各學習小組獲得的學習成果的同時,也要肯定每一位成員在學習過程中作出的貢獻。處在該年齡階段的小學生,在獲得集體榮譽感的同時也追求個人的成就感,只有讓他們在整個團隊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小組參與度,才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教育需求也越來越高,小組合作學習也逐漸成為一種適合教育要求的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中引用這種模式,能讓數學揮別枯燥乏味,變成一門新奇快樂的學科。在整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實際情況對各小組進行分理的人員分配,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吸引學生投入課題的熱烈討論中。同時,老師要時刻關注各小組的討論情況,適度地加以引導并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向,解答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疑問,確保小組學習目標順利完成。此外,老師在各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時,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及小組成員的作用,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點評,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學習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些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達到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1]胥華美.中—新小學數學教材“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比較研究[D].寧波大學,2012.
[2]王猛.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內容設計與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