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香
(寧夏鹽池縣第一小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發展需要創新。作為基礎教育的數學教育,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自身需求。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當今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研究的主題。下面結合小學數學教育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一方面,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心理上來支持學生,對學生的不同看法認真地傾聽,對學生的突出表現要給予鼓勵,并且盡可能地去分擔學生的困難。
例如:我在教學乘法的簡便計算時,有這么一道題24×15,同學們馬上拿起筆行動了:24×15=24×(10+5)=24×10+24×5=240+120=360,顯然這種做法是正確的,他們運用了乘法分配率進行計算,可是有一個同學說這樣并不簡便。我立刻停了下來,等待他的最佳方法。他說:“24×(10+5)=24×10+24×5,也就是用 24 加上它的一半再乘 10,可以這樣列式計算更快些:24×15=(24+12)×10=36×10=360”,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我肯定了他的算法,并給予表揚。后來我發現了在遇到一個數乘15的題目時有不少同學用了這種方法。
高效課堂其本質仍然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我們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善于反思、總結提高。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改革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思維是構建高效課堂最為重要的必由之路。
第一,課堂教學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將課堂形式進行改變,將課堂范圍進行拓寬。在課堂中,盡可能地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他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引導孩子們積極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我在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四個好朋友去春游,在回家的路上他們走得又累又餓。他們帶的吃的幾乎全吃完了,只剩下一塊月餅了。這時他們想分著吃吧,可是只有一塊月餅,怎么分呢?明明說:“一塊月餅分成同樣大小的四份,我們每人吃四分之一,行嗎?”平平說:“樂樂小,身體弱給他多吃點吧”,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給瘦小的樂樂分八分之一……”于是班里有些同學哄堂大笑,而有些同學卻迷惑不解。那么同學們想想看他們究竟誰吃得多呢?從而引出課題“分數大小的比較”。于是同學們的興趣一下提高了,他們積極討論,共同探究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個大?這樣營造課堂氛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是“我講你聽”,而是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個指導者和引領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激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學習。
第三,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和形式進行轉變。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對與錯、好與壞都是由教師一言“定音”,或以一張試卷“定性”,不利于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其實,評價的目的不僅是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注重其未來的發展,從一年級開始,我班就張貼著一張評價表,記錄每個孩子的平時表現。
根據孩子們的不同表現在相應的欄目里貼一顆心,每學期結束由班長匯總每個同學的得“星”情況,評選“學習標兵”“多好學生”“勞動小能手”和“小小發明家”并頒發獎狀。為了爭奪一顆“小星星”,孩子們的勁頭可大了。考場上仔細認真的答卷態度,讓老師欣慰。勞動中爭先恐后,不怕辛苦。生活中更是學會了助人為樂。
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學習技能的培養、學習素質的提高都是在實踐中實現的。這就要求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現新問題,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學習了小數乘法后,我設計了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前布置學生到超市調查蔬菜的價格,并記錄下來。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給爸爸媽媽當一次廚師,你們愿意嗎?”學生實踐,教師參與。
小民準備做燒茄子。他買了2千克茄子(2.4元/千克),0.5千克西紅柿(2元/千克),1千克辣椒(2.4元/千克)。看到這孩子選的配料,我一下驚喜,茄子和辣椒的單價是一樣的,機會來了。
師:“同學們能不能幫小民算算,他一共要花多少錢?”大家開始忙碌起來了。有的分步計算,有的列綜合算式。看到一個同學的算式是這樣的:2.4×2+2×0.5+2.4×1,我立即把這個算式寫在黑板上。
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發現什么?”幾個同學馬上舉起手來。他們很快說出茄子和辣椒的單價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辣椒和茄子合起來進行計算就是3個2.4,這樣就比較方便了。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了小數。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只要大家肯動腦、勤思考、勇于探究,你們將領略到數學帶給我們的更多樂趣。”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都能踴躍參與討論,自主探索,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建構數學知識。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獨立運用數學知識及思考與創造的意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