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俊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苑實驗小學)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及能力?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有效地進行思維活動,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它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生命為本的教育。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師只在數學教學中傳授給學生質疑、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質疑思維能力。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
前置作業是生本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步,在生本教育的指導下,我認為低年級孩子們的前置作業以培養他們的自學習慣為主,要在學習中逐步教會學生自學、教會學生討論,感悟學習過程,啟發創新思維,在練習時達到目標。中、高年級的孩子們讓他們在“前置作業”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讓他們自學課本,在書上做批注、記號,提出問題。做好前置作業筆記,在筆記中記載“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什么?”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會提出問題、生生互相質疑,才能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啟迪他們的數學思維。質疑的最高水平是探究問題,它能深化知識,培養學生思維。
問題意識是創新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意識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是生本教育活動的重要資源,在生本數學課堂上,激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問題是產生求知欲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通過自身的思考、同桌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問、同桌解答,比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更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如教學“10的分解和組成”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課外活動,一(1)班的老師組織孩子們參加投圈比賽。規定每人每次只許投10個,猜猜看,你可能會投中幾個?投不中幾個?”通過學生猜想、討論、交流、匯報,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了數學思維方法。
“不要隨意否定學生的回答”與生本教育是一致的。有時學生的思維會超越老師的思維,出現新穎而奇特的想法。遇到一題多解問題時我讓不同的學生大膽地說說想法、理由,并耐心聆聽學生的發言,肯定正確發言;表揚有創意的發言;耐心、細致地幫助說錯了的孩子,啟發他找出錯誤原因,并糾正。一題多解,就是多次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同一題目,達到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可以形成新的知識網絡,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再次強化雙基的學習,并且可提高駕馭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甲數是70,甲數比乙數多,乙數是多少?題目布置下去,激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在匯報、交流過程中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3)歸一方法:70÷(3+4)×4=40(人)
學生用不同的知識點、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道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對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都大有益處。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學生學習盡可能地自主。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最大的特點是小組合作,也就是充分發揮學生集體的智慧。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突出學生學習的活動性,讓學生的認識能力得到提高,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自由地交流、討論與爭辯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讓學生帶著前置作業中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小組合作討論教師預設的問題。在合作、探究、交流中,讓學生解決問題,有所收獲。使每位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思維得到不同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比較適宜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只有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小組合作學習氣氛,學生才敢想、敢問、敢說,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生本教育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學習方法,學生的思維定會在課堂上飛揚,思維能力定會與日俱增。
[1]章少敏.淺議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5(12).
[2]楊計民.淺析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B版),2012.
[3]肖寬鋒.如何實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