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英
(安徽省舒城縣城關第二小學)
留守孩子由于其特殊的環境,面臨著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由于臨時監護人監護無力,留守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第二,多數留守孩子不講衛生。第三,違反紀律時有發生。第四,留守孩子的行為表現差等。基于以上種種現象,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部分生活的照料就由許多和我一樣的老師們在分擔。
留守孩子在我們班約占百分之四十,這些孩子缺少正常家庭的呵護、管理,像一株幼苗放在缺少陽光雨露的室內,總是沒那么茁壯。孩子留在家送到學校,我們能看著不管嗎?從學習到生活,我們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因此,每天我都在教師和家長之間轉換,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圓×是二年級上學期轉入我班的一名女生,文文靜靜、沉默寡言,學習也很用功。每天緊鎖的眉頭像是有想不完的問題。沒有同齡孩子的天真爛漫,沒有同學之間的歡歌笑語。原來她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去世早,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掙錢維持生活。她與妹妹就由行動不變的奶奶和年歲已高的爺爺照顧。兩位老人不僅是個文盲,思想還落后。每天是早起先去田間地頭再送孫女上學,自己認為已經做得很好,飲食起居樣樣不缺。至于讀書怎樣,你看孩子的爸爸當年讀書也不好,現在照樣還是找到工作。孩子長大了自然就知道掙錢。一向不懂外面世界的老人恐怕不知道子女在外掙錢的辛苦就是因為沒文化、沒科技知識,這種情況的老人就是花大量的時間也說服不了的。
為了她能正常上下學,我做了跟其他留守孩子一樣的事:給她做一張作息時間表。這樣的時間表比學校的內容要多一半,包括起床、早餐、上學到晚上睡覺時間。其實是這張簡單的時間表改變了老人遵守學校時間的好習慣,圓×也不是那個經常遲到的女生。每天上課鈴聲想起,她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坐在位子上自信地等老師來上課。現在它的性格也活潑起來,每天放學都能聽到她說:“老師,再見!”
在我們學校老師的辦公室里都有一個專門的洗臉盆和毛巾,這套潔具幾乎每天都能派上用場。也許有人會問學生到學校會有什么特殊的活動或任務嗎?沒有。但學校有一大群需要老師來照料部分生活的孩子。
如果說以上兩位的同學情況有點特殊,那么這位孩子在留守兒童中就更為與眾不同。他目睹了媽媽因意外離去,父親不愿意接受這個傷心的事實逃離了家鄉外出務工。小小年紀的他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父母,爸爸把他寄養在姑姑家。姑姑格外痛惜這個孩子,表姐、表哥也都在上班。為了彌補他生活中的缺失,只要他張口,吃的、喝的、玩的一應俱全,平時還有幾個零花錢。
班里留守孩子也有帶零花錢的,不過是用來乘坐公交車或買文具。但云×從來不缺什么,上下學都由大人照顧得格外周全。本來孩子們的零用錢經過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教育都會用在該用的地方。可是他帶頭亂花零用錢。這種現象如果蔓延下去還會影響到班里的學習環境,玩具橡皮、玩具轉筆刀、沒有營養的刊物紛紛帶進教室。他成了班里同學們羨慕的對象。
表面風風光光的他其實心里是孤獨的。他知道媽媽是再也回不來了,可爸爸為什么要離開呢?每次問到家長他都是先流淚再開口說話。幼小的心靈總是擔心著有一天爸爸也不回來怎么辦?孩子心里的陰影一直沒有散去。生活再衣食無憂心靈沒有歸宿的孩子強求他好好學習那也是表面現象。
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我讓他爸爸加入到我的QQ群,他的進步、平時表現我都通過QQ每周至少發一次信息,有時孩子的優秀作業我把它拍下來再發給他。有了這個平臺,他爸爸關注孩子學習的次數越來越多。最主要的是每周一次他用我的手機與爸爸QQ視頻電話。孩子消除了心里的顧慮漸漸陽光起來,也改掉了以往的壞毛病。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我讓其他家長也加入到我的QQ群里。特別是留守孩子的家長我一一主動發信息邀請他們加入。在這個群里家長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學習、生活動態變化,班集體活動、學校活動等。最讓我值得欣慰的是班里留守孩子們的難事、煩心事都能主動找我,和我敞開心扉。
留守孩子的生活學習占用了我的八小時之內和八小時之外。也許我一輩子也成不了名師,但我在踏實地做著一件件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小事。不求言謝,不求褒獎。在工作中我經常會聽到留守孩子家長們最樸實的語言:“老師,孫子送到你班,你就當你的孩子來教育吧。”家長不問我的教育水平有多高,也不管我把他的孩子教成什么樣。這是對老師多么信任的囑托。即使家長不表達,我也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
[1]谷雙山,馬新書.讓“寂寞的花朵”綻開笑臉:談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關懷[J].中學教學參考,2009(9):136-137.
[2]玲瓏.80后鄉村女校長:你是留守兒童最美麗的媽媽[J].人生與伴侶(月刊),2010(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