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
導入語,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猶如小說中的“序幕”、元雜劇的“楔子”、樂曲中的“引子”,起著激發興趣、醞釀感情、創設情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有了巧妙、恰當的導入語,就等于向課堂教學這個藝術的殿堂邁進了一步,并且會在教學藝術之路上走得輕松,走得自信,走得瀟灑,走得快樂。
播放與該課內容相關的歌曲,創設一種情境,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對新課產生興趣,從而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時,我放了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收獲頗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故事對于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魅力,用故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上課前讓學生觀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渲染課堂氣氛,醞釀感情,充分發揮圖片直觀、形象的作用。在教學《給巴特勒的信》時,我讓學生觀看圓明園以前的美景圖片,并和現在的廢墟形成鮮明的對比。用豐富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情緒,使他們與作者雨果產生內心的共鳴。
在教學詩歌和抒情散文時,采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就會使學生處于一種良性的情感準備狀態,從而進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因為愛情而欣喜若狂,也有人因為愛情而痛不欲生。古代詩人描寫愛情的詩句也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迢迢牽牛星》,品味文中主人公的愛情。
在教學《故鄉》一文時,我這樣導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個人被譽為“民族魂”。他時刻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思想,讓平庸者有為;他的吶喊,讓沉睡者覺醒;他的匕首,讓吃人者膽寒。他有很多敵人,但少有私敵;他只活了五十多歲,至今卻銘刻在人們心中。在他逝世之時,舉國哀悼,舉世震驚。一友人送對聯以示悼念: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位吶喊者便是魯迅。今天我們來學習《故鄉》,看一看魯迅是怎樣為廣大農民吶喊的。
在教學梳理探究中的“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時,我引用這樣的名言導入:
人常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又有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藝術。有人因為懂得說話的藝術而化險為夷或受到重用、飛黃騰達,也有人因為缺少說話的藝術而招致禍患。因此,講究說話藝術,會使你受益無窮。
在指導學生閱讀巴金的《〈家〉的序和跋》時,我是用這樣一副對聯導入的:
寒夜中,斗志激揚追覓繁星,誓除黑霧急呼雨電;
憩園里,閑情難有再擎爝火,彰顯大家光照春秋。
這是一副紀念一位中國文人的挽聯。這副挽聯,不僅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還融入了這位文人一生中八部代表作品。這位中國文人是誰?(巴金)今天我們來了解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的《〈家〉的序和跋》。
上新課前,提出一兩個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問題,通過回答和爭論造成懸念,從而進入學習情境。在教學《孔乙己》時,我從題目入手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理清故事情節,分析孔乙己的形象以及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明確:選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是社會層面的。)
在教學《愛蓮說》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為人喜愛,無數的文人墨客留下許多關于荷花的名篇佳句。你能說出幾句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那么周敦頤筆下的《愛蓮說》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我從題目中的“夢想”入手,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夢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的夢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期盼國家團圓是陸游的夢想;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的夢想;“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是徐志摩的夢想。美國杰出的政治領袖馬丁·路德金也有一個夢想,那么他的夢想是什么?讓我們走進這位領袖,走進他的夢想。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入語的設計更是藝術中的藝術。如果能夠注意導入的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就會為課堂教學增添光彩!
[1]馬原主.新課程背景下的老師互動[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2]張全祥.教師如何引領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06(4).
[3]全國中語會青年教師研究中心編.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