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36初級中學)
中學的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語文知識,養成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當一個學生產生了閱讀心理障礙,就會嚴重地影響該學生的閱讀效率,他會對閱讀產生一定的恐懼感,這樣的情況下,他就會排斥閱讀,使語文課堂的效率降低。
在致使學生產生閱讀障礙的原因中,其中有一點就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厭倦、害怕的心理。傳統的語文教學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這就導致語文課堂變得越來越枯燥、單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會注意力不集中,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就會感到厭煩,當學生感到厭煩時,就會產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教師可以使課堂更加多樣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授《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排演一場“皇帝游行”的話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學生準備話劇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主動背臺詞,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無意識中熟悉課本知識。對于觀看的學生來說,由于其中有同學精彩的表演,所以這些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度就會比較高,精力就會迅速集中。在這種語文課堂的氛圍中,教師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主動地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就會對語文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產生興趣的,就會克服心理對于語文課堂的恐懼感,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同時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了。
創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降低閱讀功能障礙。初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在家進行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教師可抓住這個特點,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閱讀環境。學生在學校的閱讀分為課堂中的閱讀和課后閱讀,不管是課堂閱讀還是課后閱讀,好的閱讀環境都會讓學生有一個愉快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心理障礙。教師在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音頻來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舒緩的音樂會改善學生緊張的閱讀心理狀態,讓學生避免形成閱讀恐懼心理。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春》這篇文章的閱讀時,在進行閱讀前,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創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在閱讀中,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鳥叫、河水消融等自然界的音樂,因為這類音樂很好地照應了課文內容。讓學生借助音樂對課文內容能有所體會,感受來自文字中帶有的音樂美,體會文字的靈動性。教材中的閱讀篇目有限,想要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心理障礙,還要從課后閱讀中下功夫。大部分學校都有廣播時間,學校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個閱讀專區,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課后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閱讀的美好,提升對閱讀理解的好感度。在這個閱讀時間里,學校可以組織學生以班級進行集中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學校廣播內播放一些適合進行閱讀的舒緩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自由的閱讀環境。學生在音樂的幫助下會對閱讀不再覺得恐懼和枯燥無味,這樣就有助于克服閱讀心理障礙。
部分學生對閱讀不存在排斥、麻木、依賴等心理,但是閱讀成績卻不高。學生閱讀成績比閱讀水平低時,學生會對自己的閱讀能力產生懷疑,從而造成閱讀心理障礙。教師在注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時,也要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自信心。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一次生,二次熟”這在閱讀教學中同樣適用。第一遍閱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瀏覽式的閱讀,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第二遍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上一次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去讀。在進行第二遍閱讀時,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手中拿好一支筆,隨時做好勾畫。勾畫的內容可以是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明白的語句,或者是作者寫得好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索,在思索中提出自己的疑問。瞿秋白說過:“一切書都是幫助你思想,而不是為著代替你思想而寫的。”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心理障礙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教師應該對癥下藥,了解造成初中生閱讀障礙心理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想讓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心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耐心地引導,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主動地克服閱讀障礙,將學習語文知識作為自己的愛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1]張新梅.淺談初中生語文閱讀心理障礙及應對策略[J].神州,2012(3):146-147.
[2]李揚.淺談初中生語文閱讀心理障礙初探及應對策略[J].好家長,2015(15):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