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城北中學)
初中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渴望學習,渴望知識,但同時思維情感的不成熟,又導致他們情感上的脆弱,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容易失落不安,茫然失措。因此,假若教師能夠進行適當合理的情感指導與激勵,更有益于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接受與學習。
教師是引起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共鳴的最主要因素,物理教師的感染力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而且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個性的影響。因此,老師的語調、表情、肢體語言、治學態度等多重因素既表達了自身學習物理學的感受,也表達了對學生的內隱期望,產生了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般來說,教師對物理教學的熱情,對物理的熱愛和對學生的責任感,都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逐漸形成了對物理的情感,從而更加穩定地學習和接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教師的激情可以感染整個課堂的氣氛,豐富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教師要善于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究竟這是怎么回事”中開始學習,又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原來是這么回事”中掌握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細心觀察學生神態,及時捕捉反饋信息。當學生疲倦或開小差時,可以改變聲調,強調重點或穿插一個與教學相關的“笑料”,給學生添加“興奮劑”。在杠桿一節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后,讓學生找出書中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學生很多都找到了“阿基米德曾發出過這樣的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p>
物理學科的發展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動、鮮明、有趣的實驗最能喚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激發情感。規范的實驗操作、明顯的現象最能代替教師的語言、分組實驗、邊學邊實驗、開展課外活動、搞小制作,使所學知識有充分展示的機會,創設民主和諧的研究氣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物理時給他們帶來的喜悅。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要設置充分的可讓學生動手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動起來,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去獲取知識。改變傳統教師“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學模式,用生動、有趣的小實驗創設物理情境,促進反思,激發其積極情感。讓他們主動參與物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看得清、摸得著,充分運用感覺器官感知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在進行變阻器教學時,直接把滑動變阻器發放給學生,讓他們對這種實驗器材有了直觀的認識,并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學習新內容的最初階段,學生往往由于迷惑不解而出現某種程度的緊張并引起一定的焦慮。教師不僅要善于使學生在學習時產生的焦慮得以轉化,而且還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難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增強解決困難的勇氣。如學習簡單機械中的杠桿、滑輪、輪軸原理時,學生感到比較費解、焦慮。
當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了解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時,學生就不會對此感到費解、陌生。比如生活中的鉗子、扳子、羊角錘、撬棒、蹺蹺板、提水的轆鏟以及汽車的方向盤、自行車的部分結構等,都是簡單機械中的一種。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只要細心觀察,聯系實際便可以縮短與理論的差距,教師傳授知識也變得自然、不生硬,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情感,使學生變得愛學物理,且在理解、掌握知識上也變得積極主動。
另外,面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困難,或難以理解的知識時,作為教師不能諷刺挖苦,應耐心細致地與他們共同分析原因,找出不足,當堂釋疑。且不能對學生說“這么容易的題,還不會做”或“我講了幾遍,你還不懂”之類的刺激性語言,而應該用“這個題你肯定能做出來”“只要你動腦,就會弄明白”等語言來鼓勵學生,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達到主動地重新投入到缺陷知識的補救中去。如在電路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電路分析的方法掌握上總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我將這類問題總結成幾個專題,通過課堂討論的形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知識內化,突破教學的難點,學生也體驗了成功。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良好的期望,這不僅會使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還會激勵優秀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從而促進全體同學的進步。
情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嫻熟精練的講解、簡潔優美的語言,讓興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為智力活動提供最佳背景。教師深有感觸地將自己的教育意圖巧妙安排進教學過程中,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勵學生的情感與意志。利用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除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在課外組織集體活動如參觀、講座,也可以辦物理科技興趣小組,指導學生個人活動,如觀察實驗、小制作、小論文。在各種活動中,教師要創造情境和起示范作用,以利于情感熏陶,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聲,使師生感情發生共鳴,這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也有利于教學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