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佳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魏橋中學)
德育是指針對學生進行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德育關系到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是新課改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新課標明確指出,學校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化學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與現實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對于解決社會發展問題、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將德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中,既是對于新課程理念的貫徹和落實,同時也是化學學科的內在要求。針對當前高中生的特點,本文認為,德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主要有以下途徑: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注重研究物質及其構成,很多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在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知識內容貼近理論前沿,具有很強的現實教育意義。雖然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不如政治、語文等人文學科那么豐富,但仍不乏德育精神的體現。作為教師應該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將德育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開展生動形象的德育,讓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得到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質的熏陶。例如,結合教材中關于科學家的介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科學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艱辛探索,使學生認知到在化學實驗、化學結論背后蘊藏的艱辛勞動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不畏困難、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道德素質和意志品質,不斷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發揮化學教學的德育功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外拓展閱讀等方法,將這種科學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傳達給學生,使化學教學閃爍德育光輝。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增長技能、錘煉思想的重要載體。將德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同樣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踐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學科自身特點所限,很多教師往往感到德育無從下手。其實,德育的開展方法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有明確的體現。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實驗的過程與探究、合作聯系密切。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開展德育,可以將其引導到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之中,通過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化學實驗,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知識發生的過程,觀察實驗現象、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激發,大家在共同探究中不斷樹立合作意識、團結精神,通過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夠進一步體驗科學實驗的艱辛過程,從而促使學生不斷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化學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的習題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只有樹立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才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增長知識和能力。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想品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將德育融入化學習題訓練之中,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例如,在對化學元素的學習中,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性質進行總結,讓學生思考一些金屬氧化物與水、強酸、強堿、氨水、H2或CO反應的過程,并寫出相應的方程式,進而通過金屬氧化物發生的反應物去總結其性質。在此過程中,既需要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真記憶,也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從中總結知識規律。這樣的學習過程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一絲不茍的求實態度,從而不斷鍛煉學生的思想品質。
將德育融入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化學教師還應積極開展化學實踐活動,在關注生活現實、探討社會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德育精神。例如,當前空氣質量下降、霧霾等天氣污染現象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針對這一社會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調查當地存在的污染物種類、來源及危害,并與學生共同探討防治措施。通過親自參與調查,學生對于自然環境的憂患意識和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得到增強,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環境道德意識,促使學生從自身做起,自覺保護自然環境,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
總之,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化學教學應該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不斷探索德育與化學知識、化學課堂的結合點,促進德育與化學教學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化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1]趙博文.德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2]吳瓊.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