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軍,宋秀娟
(1.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甘肅 武威;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徐信小學,甘肅 武威)
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受到了高考新政一定的影響。對于學生的全面、自主和個性發展方面,原本的教學方式難以實現。分層走班制的出現給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帶來了方向。但分層走班制對于物理教學是否真正具有效用?在教學中應用分層走班制又該采取什么策略?下文就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分層走班是課改之后,新興的一種學習方式,是進行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的產物。指的是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班級,流動走班到相應班級學習的一種方式。分層走班方式跟以前的固定班級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最主要的體現是走班制盡量照顧到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走出了以前學生“吃大鍋飯”的局面。走班制的特點就在于流動、靈活,是新課改進步的體現。
現在的教育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不僅限于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學生能夠將課本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提高其創新能力等,因此,教師不能讓學生繼續“讀死書”,必須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層次。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研究探索分層走班教學的應用,是課改提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優質教學的要求。高中物理的學習與學生的知識功底、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等都有較大的關系,分層走班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對于這一學科的教學十分有利。總之,分層走班既是當前教育的需要,又有利于高中物理學科的學習,因此分層走班在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上非常重要。
因材施教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這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分層走班中,將學生分層,差異化地進行知識的傳授,是一樣的道理。分層教學,可以將學習情況差不多的學生劃入同一層次,對他們進行適合他們層次的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以物理中常用到的極限法來例證分層教學,如果將高一與高三的學生混合在一起教學,老師的教學效果必然不高。將學生分層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清這種方法的意義與目的,從而接受分層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采用分層走班教學,可以把教學的目標進行分層,分別是基本目標、深化目標和拓展目標。基礎目標是對于教材中要求理解、背誦和運用的內容,做到基本的掌握。深化目標是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夠對知識加以正確的分析和較為復雜的運用,是基本目標的深化;拓展目標是根據物理學中的知識,進行復雜的分析和運用,必要時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幫助物理知識實現更高層次的運用和創造。這三個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進行相應的要求,在保證他們能夠完成的基礎上,嘗試更高層次的目標。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老師對學生學習的綜合評價,也是老師對教學情況進行把握的一個體現。但就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而言,他們的評價也應該分層進行。一方面從學習態度方面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完成表現等。這些數據可由當班老師和值日班干統計出來。老師最后結合這些數據,進行綜合的評價。另一方面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方面進行評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選用不同難度的考試卷進行測試,以幫助老師了解各層次的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學生也能從不同的試題中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從而為他們指明學習的方向。
綜上所述,高考新政下,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采用分層走班制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分層走班制的實行中,需要把握將學生分層、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和進行評價分層三個策略,以保證分層走班在教學上的高效應用,從而將其在教學上的優勢最大化地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