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翊
(四川省樂山第一中學校,四川 樂山)
雖然在高中階段,地理課程對于空間思維的應用難度一般,但是對于高中生來說一直是一大難題,并且高中階段對地理空間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對于今后的地理知識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地理空間包含了地理的各個要素,這些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所以地理空間的內在聯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在高中地理知識中,地理空間主要包含了人類環境、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等,各個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高中內容的結構圈層主要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二者相結合使地理空間特性形成。一般情況下,地理空間能力的核心是對地理知識的空間定位以及地理空間的感知,二者包含了地理空間分布格局、地理空間位置等,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是學好地理的基礎。
地理空間思維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非常漫長并且具有較高復雜性的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現場考察以及實踐理解操作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地理知識的組成更加偏向對知識點的運用,所以立體思維的培養是必須進行的。高中地理知識的組成結構比較復雜,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及動手操作等方式進行實現。部分知識在書本上的展示有限,可以通過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展示,如循環系統等。課本上的圖片多為靜物抽象圖,利用多媒體可以將循環流程做成動態,學生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通過研究發現,圖片以及聲音對于大腦的刺激性更大,所以相對于靜物圖片而言,多媒體教學展示更能在學生的大腦留下深刻印象。
地理空間聯系思維就是將空間思維以及地理知識進行結合,并將其付諸實踐運用。將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可以較好對地理空間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學習氣壓帶風帶這一章節知識的時候,可以將太陽輻射、全球氣候變化、氣壓帶風帶對地球造成的影響進行串講,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再將不同氣候區的自然環境以及植物生長特征進行結合。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提到某一個氣候區或者氣候特征的時候,對該空間的所有相關知識點進行整合,此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對地理空間思維能力進行培訓,例如告知學生某一個城市年降水量以及降水特征,讓學生對該城市的地理位置、所處氣候區進行大概判斷。這樣學生可以通過降水量對該城市的氣候特征進行大致判斷。這個時候學生腦海中會出現氣候分布圖,可以初步對氣候類型進行判斷。有了這個重要線索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其他信息,例如北京時間上午十點鐘的時候,該地區的時間為九點四十五,學生可以根據該信息推斷出城市所在的時區,從而可以大致確定城市的地理位置。
以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海南卷)一試題為例,某島國面積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個島嶼組成,某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盡管可能遭遇颶風,但美麗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縷陽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來此迎接新年。
(1)試判斷該國的首都位置 ( )
A.21°8′N,175°12′E B.42°10′N,170°22′W
C.21°8′S,175°12′W D.42°10′S,170°22′E
(2)當該國首都迎來新年第一縷陽光時,北京時間最接近( )
A.1:00 B.6:00 C.11:00 D.20:00
通過題干可以知道該國的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可判斷該地區的經度應為 175°12′E,或者是 175°12′W。再加上該地有珊瑚以及椰林,可根據這一信息判斷其應該屬于熱帶低緯度地區,可能遭遇熱帶季風,這說明該地區應該位于南半球的南太平洋地區,因此第(1)題的正確答案應該為C。
該國的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即日出時,低緯度地區晝夜長短差距較小,日出的區時約為6時,該國為12區,即北京時間(東8區)的時間為2時,第(2)題結合四個選項最接近的是A。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對其空間思維能力進行了較好的鍛煉。為了讓學生對空間思維能力進行更好的運用,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多采取此類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屬于知識與運用結合性強的科目,所以學生需要具備多角度、多維度的空間思維能力,將地理知識與空間思維相結合,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同時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