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青春
(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甘肅 會寧)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勁的動力,也為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推進動力,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再片面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再過分追求教師在教學中的活動,而是更加重視課程結構的科學構建,重視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重視學生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的積累,重視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念的培養,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完美轉型。在初中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各個教學環節,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動和合作交流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更大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全面均衡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讓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讓人類不斷踏足不曾接觸的領域,讓人類對宇宙與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深入了。但是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推動人類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其中環境遭到破壞就是其中之一。因為科技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工業作為支持,工業生產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需要不斷開采各種礦產和資源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同時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又會出現大量的廢水、廢物、廢氣等,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因此在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化學提高環保工作水平,促進環保工作持續提升的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二節《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教學中,教師就通過組織學生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分解使用可以得到大量的生產生活資源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充分了解了這些資源對人類的重大影響以及對人類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讓學生充分了解了煤炭、石油、天然氣在分離過程中及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對人類產生的巨大危害,激發學生認真學習高中化學,為將來能夠運用化學知識來保護環境打好基礎。
高中生作為祖國的未來與社會發展的動力,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素養,同時更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才能在學習中開展有實效的探究活動、實踐活動,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實提升。高中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實驗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深入的實驗活動,保證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的不斷提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安全的教育,保證學生形成強烈的安全意識,引起足夠的認識,形成嚴謹的理念;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粗鹽的提純實驗、粗鹽溶液中所含物質的鑒定實驗、實驗室中使用蒸餾法獲取純凈水、萃取實驗等,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嚴謹精神的形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強烈的團結協作精神,具備較高的合作探究意識和能力,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才能實現自身更大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組織多種合作學習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化學實驗中,因為很多實驗都具有較大的難度,或者具有較強的繁瑣性,需要多人配合、協調完成,同時高中生在實驗能力、實驗素質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之內的合作實驗學習活動,讓學生共同配合完成實驗,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合作、團結、協作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強烈的合作意識,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是一門具有極高的嚴密性、客觀性、邏輯性、本質性的學科,不僅需要研究事物發生反應的表象,更需要研究反應背后的實質和規律,這就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