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瀅婕
(甘肅省古浪縣黃花灘初級中學,甘肅 古浪)
閱讀本身就是學生獲得知識最為關鍵的一個渠道,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見識、開闊學生視野,還能讓學生思維方式、想象力以及創造能力等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和提升。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來確保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為了實現這一點,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在初中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要想實現有效閱讀課堂,興趣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只有學生具有較為良好的興趣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為此,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巧妙設疑來激發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因為初中生還處在思維發展階段,對于問題有著較為顯著的興趣,教師如果能夠通過巧妙設疑就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之上,進而能夠最大限度上確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1]。例如,在進行朱自清《春》這一文章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激發學生閱讀參與的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首關于“春”的歌曲,然后再提出問題:這一首歌歌唱的是什么季節?這個季節有什么樣的特點?如果要你們描寫春天的話會怎樣描寫?不如和我一塊來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寫的吧?通過這一層層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的思路能夠集中在語文閱讀課堂之上,這樣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就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進而就能為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閱讀過程中,篇章可以說是文章內在邏輯相關性結構系統,如果只是語句的連貫是不能形成篇章的,因為連貫性只能說語句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性,卻不能說是一個完整的結構系統。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將單個語言點從整個篇章中剝離出來,學生對于文章理解也就會支離破碎,進而很難形成系統化的學習,這不僅不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也會直接影響學生語感的提升。為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創新閱讀教學的方式,積極使用語篇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整體—局部—整體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通過這一方式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進而能夠真正構建出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文章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整句、整段進行閱讀,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對全篇文章有一個較為正確的理解,以此來讓學生懂得文章大概,之后再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對單個語言點進行分析,通過這一方式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3]。
在現如今這個時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僅僅只是局限于語文閱讀教材或者是課堂是不夠的。所以說,在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課堂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借助于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豐富初中語文閱讀課堂,讓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此,教師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要有計劃、有目的性為學生安排設計一些課外閱讀任務,如積極向學生推薦一些好書、好物,像是四大名著、國學、散文等多種題材的課外讀物,在完成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讀物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然后在下一堂課上學生發表自己獨立閱讀的看法和想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開展課外讀物鑒賞教學,通過這一方式來活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之中,進而也就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堂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文學素養以及語文水平,真正構建出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構建出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巧妙設疑來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然后做好引導讓學生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之后通過閱讀創新以及課題拓展等教學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