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華
(漳州正興學校,福建 漳州)
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的學習當中占據著絕對重要的位置,只有學生自己有求知的欲望才能促使他們更為積極地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概念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引導。在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我認為教師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現在的學生都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不能完全理解歷史的滄桑感。對于歷史含義不夠了解,學習歷史的時候也就會缺少動力。初中歷史的教學,對于許多學生而言都顯得有些陌生,那些沉重的、久遠的史實對他們來說似乎顯得遙不可及,這也是一些學生對于學習歷史興趣不大的原因。
想要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從“我應該學習”轉變成為“我想要學習”,首先需要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而豐富有趣的課堂能夠讓他們將注意力放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上面,去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蘊含飽滿的感情,該自豪時自豪,該悲傷時悲傷,不是照本宣科毫無感情變化,這樣更能夠讓學生理解歷史的含義。
趣味性的課堂導入也非常重要,教師能夠在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教師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設置懸念就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式。比如在講解《伐無道,誅暴秦》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思考一下為什么明知道刺秦希望渺茫但荊軻還是愿意花如此之大的代價用生命去做這樣的一場豪賭,這樣一提問就能夠讓學生思考,也能夠讓學生想要探求他們需要的答案,接下來就可以引入教材內容了。
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法都是非常常見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課堂不該是一成不變的,歷史教學本身故事性就比較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愿意聽故事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主動學習歷史。
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也能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互相評價等等都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
初中階段的學生會有一定的表現欲,他們希望能夠更多、更好地展現自己,如果教師能夠給他們提供相關機會,他們會非常努力地為之做準備。歷史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具體真實事件組成,教師可以讓學生編制相關的歷史舞臺劇,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將歷史以故事的形式演繹出來。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排練一場“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情景劇,讓學生盡情想象出虎門銷煙時的壯觀場面,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他們也更能夠體會到禁煙行動的歷史意義。在排練的過程中,他們為了揣摩出場人物的心理,就需要他們深入去了解那個特定時代的特定社會背景,這也就是他們主動學習的過程。之后教師再給出肯定的鼓勵與合理的點評,肯定他們的優點,也指出他們的不足,鼓勵他們更努力地去學習。
歷史知識搶答賽、歷史事件辯論會等也是一些非常好的學生互動模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需要組內成員互相合作,也會有組間成員的競爭,在這些活動的推動下能夠促使學生去了解更多相關的歷史知識,都能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初中歷史的教學包含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以及世界近現代史,涉及多個國家,時間跨度比較長,這其中有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教材中只能介紹出時代變遷的大致概況,而歷史本來就是一本需要一讀再讀的書,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教材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所以教師適當拓展課外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師的課外知識拓展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的心理。教師需要做的只是向學生給出大致的課外學習方向,教師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后列出提綱讓學生去探求更多歷史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在學習下一節教材之前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查閱課外歷史資料去尋找答案,教師只起到一個導向性的作用,更多的答案還是需要學生自主去獲得。
歷史教學過程中主要應該體現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需要讓他們對歷史真正的感興趣。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歷史的契機,讓他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歷史,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達到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