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冬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學,吉林 長春)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逐漸引起教育者的重視,但是由于高中學生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并不成熟,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容易限制到一個固化的公式中。為此,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注意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有效方式。
在以往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都是接受已有的結論,很少去自主探索問題,提出疑問。這種學習方式非常被動,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不關心問題結論的來源,進而缺乏主動深入學習的內在動力,并且妨礙了學生創新思想的發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只有主動質疑所學的知識,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主動探索問題。當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學習的效果就會有顯著的提高。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論過程如何,都一定有所收獲。這些收獲都進一步支持著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就是不能正確地理解物理概念、規律,并將其系統化。為了解決這個學習難點,就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思考物理知識的來源,從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來進行思考,理清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最終將這些知識系統化,而這個過程就要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能力。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非凡意義。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積極采用了3C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3C教學模式主要是將教學內容、概念知識以及批判性思維有效整合,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規則、內容、概念為核心,幫助學生以特定的思維模式來學習物理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教師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問題的討論與回答中,有效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發展。比如在學習“分子熱運動”時,教師通常以提問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分子熱運動理論進行初步認識,然后根據教師問題不斷的深入,學生主動開動腦筋,找尋問題答案,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物理是一門在質疑中進步的學科,教師所教學的和書本物理理論知識也并不可能完全是正確的。而且物理學是不斷提出新理論的一門學科,它與其他科目不同,沒有被傳統的理論所桎梏,敢于在質疑中進步,取得更高的成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當學生質疑時,一定不能直接否定學生或者給出“標準答案”,而是應該從旁引導,引導其他學生也參與到質疑討論中,并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適當提點,讓學生自行發現問題所在,這樣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而且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并且有的學生在提出自己意見,進行辯論的過程中也能有效提高自信心,進而增加學習興趣。比如“相對論”,在沒有系統學習物理之前,時空觀依舊停留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沒有一定關系,時間是均勻流逝的,空間是均勻平直分布的。但是愛因斯坦敢于質疑,認為時間和空間都不是絕對的,它們是相對的。時間會因為物質的運動而改變,空間會因為物質的存在而彎曲,變得不均勻。就是因為這種質疑,才有了“相對論”。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物理現象及理論進行系統化學習與理解是最為重要的。通常,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對物理的一些概念及規律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理解,再加上初中階段物理基礎學習,累積了一定的物理知識經驗。在教學時,教師做好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問題的導向作用,打破常規,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解題,有效促進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發展也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從問題的反向來進行探討,加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認識,進而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
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它能改變學生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有效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成績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要打破常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問題回答當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解題,有效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