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欣
(山東省青島市第二十三中學,山東 青島)
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作家高爾基也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大度地付出,是無私地給予。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
我班有個學生馬某,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他是我班一個很明顯的行為偏常問題學生。小學時就有搶錢、公開威脅老師等行為。曾因上網、抽煙、喝酒受到學校處分。升入初中后不久,他暴露出張狂不遜、逞強好斗等個性,他無視校規校紀,連老師和家長也不放在眼里,多次頂撞甚至辱罵老師和家長。該生學習態度極差,上課遲到、早退、曠課、鬧事習以為常,經常不做作業,各科成績均不及格。我認為初中學生的心理可塑性很大,老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對有問題行為的孩子要及時發現問題行為的苗頭,正確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抓緊教育,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解決該生的問題,應從心理疏導入手,消除他原有的異常心理,幫助他通過新的生活體驗,去逐漸重新感知、認知和把握自己。我堅信只要堅持從愛入手,樹立服務育人的意識,深入了解他的心理、情感,耐心細致地做正面的矯正工作,一定能把他轉化過來,而且培養成才。
面對面的談話有時他并不配合。我就利用班里開展的不定期的師生通信交心——隨筆活動。開始的第一次活動,馬同學的隨筆中只有寥寥幾個字:“我是差生,沒有什么可說的。”很顯然,他對我不屑一顧,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我壓住怒火,心平氣和地說,你再好好考慮考慮。最后,我決定先采取主動,熱誠地寫下了兩頁多紙的回信,向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任何一個人沒有天生的好壞之分,不管你過去怎樣,我只看重現在。我會用自己的眼光來判斷,希望你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嶄新和努力向上的自我。”通過多次書信往來,他開始逐步向我接近,由相識到相知,彼此信任,而且他對隨筆里的評語很在意,漸漸地把自己心中所想、自己的感受、對周圍的看法寫下來。他這樣寫道:“我經常跟家長、老師鬧起來,都是因為我太堅持自己的意見。從他們那兒考慮,他們并沒有錯,并且為我想的很多,多這樣考慮我就會接受他們了。”我就根據這些把握他的心理動態,點撥他、肯定他、鼓勵他。隨筆本成為我們溝通的橋梁,建立了較為鞏固的師生情感。
馬某思維敏捷,好表現自己,在課堂上我就天天叫他回答問題,尋找機會給予表揚。他作文寫得好,我就經常把他的作文念給同學們聽,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只要他取得絲毫進步,我就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譬如哪天背過15個單詞,我都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對他的進步進行一番表揚,此后的上課,他顯然比以前投入多了。作業也認真多了。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要用愛心、信心和耐心去呵護他們,不盲目草率地否定他們,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經過兩年多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馬同學在思想品德和學習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老師們都說,馬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初三下學期,他已由一名后進生轉化為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在這次期末考試中,他取得了級部第三十名的好成績。面對馬某這一案例,我充分地認識到,對待學生尤其是單親學生,一定要投入大量的愛心和精力,多動用自己的智慧,既尊重其個性,又讓他們有所提高,發揮他們的特長,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愛人者人恒愛之”“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教育工作實在是一件感情和理智相互交融的工作,對學生缺乏愛心或關愛不得體,就難以贏得學生的信賴。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內心需要和行為問題要有敏感性、洞察力、理解力。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學生的心靈。
愛是世上最好的語言,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將愛融入對學生的管理中,學生才能更主動地去接受和學習。因此,愛是教育中最美的語言,讓我們用愛來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