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生
(甘肅省靖遠縣北灣鎮富坪學校,甘肅 白銀)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教育,同時家庭對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大,這些為中小學生個人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從目前來看,我國許多的中小學生具有優良的個性和品質,同時接受新事物以及新知識的能力比較強,能夠主動地利用不同的網絡平臺進行信息的獲取,知識面比較廣。但是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因為家庭過于寵愛,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狀況,實際的心理素質水平較差。具體主要表現為缺乏一定的獨立意識,對他人比較依賴,另外在群體合作以及小組內部探討的過程之中缺乏一定的主動參與性,群體意識相對比較差,在與他人進行交流以及互動的過程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心理比較明顯,缺乏合作精神以及互相幫助的精神。
個體只有在不斷地實踐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各種社會活動、心理活動以及身體活動對推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作為中小學生心理活動產生的重要源泉,社會實踐活動對增長個人的才干以及提高個人的綜合動手實踐能力意義重大,只有在不斷地實踐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個人才能夠實現內心世界的發展以及豐富,積極主動地挖掘個人的潛能。
作為社會實踐活動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運動對滿足個人的身體運動需求意義重大,同時體育運動能夠實現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雙重滿足。學校在落實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嚴格按照體育教學的實際要求,通過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實現課外體育活動,健康教育課以及運動競賽之間的緊密配合,保障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增強個人的體質,實現自身的全方位成長和發展,保障學生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學習與生活之中,從而對個人的健康產生終身的影響。另外,學生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存在內在的聯系,學校的體育活動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體育活動能夠鼓勵和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與學生個人的信念、理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各類體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個人品性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以及可能。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心理素質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出現了許多的不良心理現象,比如自私自利,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其中體育對個人的合作精神以及競爭精神要求較高,在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中,學生之間需要做到緊密配合,否則就難以完成一定的任務,體育活動能夠培養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集體主義精神,使其能夠具備更加優良的個性品質。
體育對學生個人的綜合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個人必須要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通過有效的記憶觀察以及感知來更好地適應現有的運動環境。另外,許多教育學家以及心理學家在對現有的體育教學活動進行分析時提出,體育活動有助于學生在主動分析以及思考的過程之中迅速做出準確的判斷,提高個人的認知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對一些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生來說,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比較多元,同時還能夠對大腦皮層進行針對性的協調和控制,保障大腦皮質神經系統的準確性以及穩定性,實現思維的協調和靈活發展。因此,在落實體育教學活動實踐的過程之中,體育老師需要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實現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同步發展以及提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許多的環境以及內容,其中體育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實現學生智力與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體育老師需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積極突破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充分地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保障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全方位成長。另外,為了有效地避免各類負面因素以及突破應試教育的桎梏,體育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通過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以及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