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山東省榮成市蜊江中學,山東 榮成)
在物質水平不斷被提升的背景下,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也在不斷地增加,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把目光放在學生健康的教育上,但是受各因素的影響,在對學生心理教育推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對于學生心理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著一定的影響。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對學生的心理缺陷以及弱點上,也就是說,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心理防御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不能夠被提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許多教師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足,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夠收到應有的效果,從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質量。
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功能是消除心理障礙,中間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在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推進的過程中要注重積極教育的體現,而不是在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后再對其進行解決。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發揮主體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個體咨詢和其他輔助教育方法,教師強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情緒進行調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于預防危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夠呈現為主動狀態,這并不能從根本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解決。
雖然中國的高中已經認識到教育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但他們并不關注現實。大多數學校在課程中不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績也不會被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向學生灌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成長潛力和主動性,使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感受。
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時間是在20世紀末,最先興起的國家是美國,發起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Seligman M。他在研究的過程中,把美德和良性作為研究對象,倡導在生活和學習工作中要注重積極態度的體現,此外其還對許多其他的心理現象進行了探究,提出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素質以及積極力量都是可以被激發的,積極心理學將會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采取負面心理教育的目標有兩個,為:預防心理行為問題以及治療心理行為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在自己和環境中實現最佳的心理功能,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個性或個性更完美。在采取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其目標與個人目標、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并幫助他們消除心理問題。積極的心理學認為,人的生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和決策系統。該系統既有自我潛在的內部沖突,也有自我提升能力的潛力。
我國教育部已經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描述,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為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心理知識的普及以及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心理意識。此外,對學生教授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心理健康的主要知識,則側重于學習、人際交往、教育以及生活和社會方面的常識。
積極心理學側重于如何讓學生學習和生活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以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并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要讓學生對幸福感進行主觀體驗,通過幸福感的創造,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學生積極樂觀人格的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理論給人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精神健康不僅是疾病的不存在,也是個體的最佳適應和全面發展,注意內在潛力和平民性。心理健康評估的進行能夠對人體的本質特征進行更多的反映,這也從側面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進行了凸顯。積極心理學認為,具備健康心理的學生要具有以下的特征:具有積極的人格特質、自信心,能夠保持適度的個性張揚,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和諧統一,積極的情緒體驗,愉快開朗的、積極的情緒,如樂觀、滿意等;對自己有積極的態度,正確的自我意識,對目標及其優點和缺點的積極評價。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評定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心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個體性格的不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可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