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司法數據已經被大范圍的使用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裁判文書上網、司法統計、庭審直播等,可以預見,司法數據將為審判機關解決更多的司法實務問題。本文的主要內容旨在探討,人工智能可以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服務于審判機關的哪些部門,將會為審判機關的各類難題帶來怎樣的改變。筆者希望拋磚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學者和專家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尤其是在司法領域的開發和應用。
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能;司法適用
中圖分類號:TP18;TP311.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2-0141-01
作者簡介:劉冰瑩(198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書記員,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一、概念及意義:了解AI
(一)AI的概念
普遍認為,AI這一概念是在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由參會的克勞德·香農等十位科學家在會上提出的。筆者認為,人類不管用何種方法研究機器智能,其終極目的是為了讓機器能夠“幫助人類”,讓機器能夠使人類在繁雜的社交和工作等事物中解脫出來,而不是為了讓機器能夠“像人類”。結合本文的探討目的,本文采用第二種定義。
(二)數據的概念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進步和認識水平的提高,數據的真實面目已經被人類慢慢揭開,人類仿佛恍然之間發現,數據原來蘊含著如此大的能量,所以,當今社會流行一個熱詞——大數據。雖然大數據種類繁多、數量浩淼,但是要結合主要需求,篩選相關數據,排除無關數據,從而從數據中把握規律為我所用。有學者認為,人工智能問題就是數據問題。
二、構建與應用:使用AI
(一)立案部門
未來,智能立案系統可分為四階段:首先,利用司法信息系統及司法實務中的數據導入,將各類訴訟案由中所必需起訴材料進行細項劃分;第二階段,當事人準備好材料后掃描至系統內,經人工智能進行初步審查,對材料不齊全的直接退回,并告知理由和修改補充樣式,對材料齊全的可進入第三階段,即人工審查系統——由法院工作人員進行二次審核,防止系統誤判;第四階段,訴訟費用預交、實收及退費。
(二)審判執行部門
1.裁判文書寫作
隨著裁判文書精簡化改革的深入,審判機關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將各類裁判文書進行整理歸納、分類總結、焦點突出的方法。大數據思維不是抽象的,而是內含有一套規律能夠讓人們把握,從而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裁判文書上網對于審判機關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數據庫。在生效判決強大的數據支撐下,法官可以從數據庫中利用人工智能提取對自己案件有用的信息——或者可以從同類案件中尋找相應的裁判依據,以統一裁判尺度,這就是同案類推、同案智推;或者可以將原、被告雙方無爭議的事實和證據加以導入,直接通過智能審判系統草擬出文書草稿,再由法官將有爭議的事實和證據進行說理分析,從而直接快出一份法律文書,后期還可以協助法官校對文書,包括當事人身份信息、錯別字、文書格式等。
2.智能送達
《民事訴訟法》第87條規定:“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庭可以采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筆者認為,首先,電子送達可以在立法上有所改進,甚至可以成為民事案件庭前送達的首選方式加以推廣,擴大其使用范圍和適用方式,比如手機短信、語音平臺、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送達方式。其次,電子送達可以充分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尤其是可以借助電子商務大數據平臺,同時,還可以利用送達信息網絡,擴展相關審判業務,比如庭前告知當事人注意事項、開庭提醒業務、送達補充證據材料、遠程庭審等,實現全程留痕的無紙化辦公。
(三)后勤保障部門——電子卷宗歸檔與調閱
人工智能可以借用電子卷宗,將法院系統內部的所有案件信息進行整理歸納,一方面可以提高司法輔助人員的工作效率,利于案件的及時歸檔,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等及時調閱案件信息,查詢案件情況。
三、前景與擔憂:AI的未來
(一)AI與法官職業規劃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法官減少事務性的勞動支出,從而將法官從繁雜的實務中解脫出來,為其撰寫裁判文書、進行司法調研等贏得寶貴時間。人工智能只能替代法官的部分事務性工作,法官仍然要代表國家和人民行使神圣的法律職權,好比我們無法想象由一個機器人通過語音輸入等程序來操作開庭或者調解,法官職業的莊嚴性這一點是人工智能發展到任何階段均無法代替的。
(二)公民隱私權保護
審判機關在應用智能系統和大數據時,一定要衡量好可用和不可用的界限,把握好公民個人隱私權和知情權的尺度。筆者認為,公民隱私的保護可在兩個層面上加以解決。一是觀念,國家審判機關提高審判質效不能凌駕于侵犯公民隱私權之上,審判機關應用人工智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審判、服務于人民,要在此種認識上對智能系統進行有限度的開發,科技的應用要在法律的框架內,同時,也要嚴格各類智能系統的使用權限,明確責任劃分。二是在技術上做好防御,筑建防火墻系統。
(三)人工智能與司法改革
人工智能將大力促進司法改革的順利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員額制法官的考核與退出機制,二是進一步提高法院審判質效,三是推動案件外疏內分。
[參考文獻]
[1]吳軍:智能時代 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9.
[2]陳杰.本地文件系統數據更新模式研究[D].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