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保護應引起足夠關注,本文首先對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了網絡消費者隱私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現形式,最后對于如何保護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消費者;隱私權;法律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2-0196-01
作者簡介:陳曉霞(1991-),女,遼寧莊河人,沈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網絡交易模式應運而生,網絡交易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費者,同時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等積極作用。但是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對網絡消費者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消費者的隱私權的保護更是尤為重要。消費者為享受網絡服務而不得不提供的個人隱私信息成為保護的重點,在實踐中如何為消費者隱私權提供良好的法律保護,成為影響網絡交易發展的關鍵。
一、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的概念及特征
(一)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概念
通常認為,網絡消費者隱私權是消費者在網絡購物中享有的個人隱私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復制、公開和利用的一種人格權。歸根結底,網絡交易中消費者的隱私權是一種消費者權益,屬于經濟法的保護范疇[1]。
(二)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權特征
1.內容多元化:隨著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社交軟件、游戲軟件的逐漸增加,消費者隱私權內容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形式和范圍也越來越廣,例如網絡消費者的微信、微博、QQ的用戶名以及游戲賬號等個人信息資料也成為新的消費者私隱權的客體。正是由于隱私權客體的增多,也增加了網絡環境下隱私權保護的難度。
2.難于控制:計算機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特點,這使得網絡交易過程中個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和快速,所以當消費者隱私信息泄露后,其傳播和擴散的速度是難以控制的,侵害后果常常難以控制,危害巨大。
二、實踐中網絡消費者隱私權受侵害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的任意搜集
網絡購物環境下消費者必須要注冊個人賬戶才能進行購物以及郵寄商品等行為,這使得個人隱私信息的提取更加容易和方便,加之網絡購物具有遠程交易、虛擬性等特征,以及在線支付、快遞郵寄等形式的需求,使得經營者獲取消費者的姓名、電子郵箱、聯系方式、銀行賬戶等身份信息更加隨意和簡便。網絡經營者在實踐中經常任意收集或使用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這無疑是對網絡消費者隱私權的大肆侵害。
(二)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的不當利用
1.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被二次開發利用
網絡經營者在未得到消費者授權的情況下,利用技術手段獲得消費者網絡交易中留下的瀏覽習慣、消費習慣、購物喜好、購買記錄、通訊記錄甚至經濟和財產狀況等方面的信息,這種方式已經成為網絡購物環境中信息搜集的常態化手段,經營者對這些信息進行數據分析,針對消費者的喜好進而改變生產經營戰略,以促進網絡銷售,實現利益最大化。
2.消費者隱私信息被經營者用于交易
在實踐中,網絡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被經營者或者第三方平臺用于交易包括以下兩種方式:(1)直接將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分享給其他網絡經營者,試圖獲得更大的信息資源,從而使得大量的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為更多的網絡經營者所掌握和利用;(2)基于某種目的,將網絡消費者個人隱私信息轉讓或者出售給第三方,這樣消費者隱私信息就被肆意的擴散。
(三)消費者個人信息控制權被侵害
消費者對自己個人信息如何使用具有支配權和控制權,網絡購物的過程中,消費者常常不得不填寫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填寫不完整就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操作,這就侵害了消費者對自己隱私信息的控制權。而在網絡購物后,消費者同樣有權對隱私信息進行刪除,但是經營者已經利用網絡技術記錄了消費者的隱私信息,消費者個人信息在不知覺的過程中被經營者所控制和支配。
三、我國網絡消費者隱私權法律保護的對策
保護網絡隱私權制度構建的目的在于實現網絡消費者隱私利益、行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有機統一。如果過度保護消費者隱私權將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積極性,錯失電子商務發展的最佳時機,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遠利益。反過來,隱私權保護力度的不到位又會導致網絡消費者隱私權遭受侵害的事件增多,影響網絡購物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是在立法模式的選擇上,實現立法模式和行業自律模式的結合。該模式的優勢在于避免了“一刀切”情況的發生,在立法上統一規定保護隱私權的基礎上,根據各行業對個人隱私信息保護的不同要求,設立行業自律模式,克服了法律規范的滯后性,有助于構建產業層面的隱私權保護救濟途徑。
二是必須通過民事制度的完善明確隱私權的法律地位。我國隱私權立法滯后嚴重影響了消費者隱私權保護制度的建立,我們必須明確隱私權在民事法律中的獨立法律地位,為網絡消費者隱私權保護提供法律基礎[2]。
三是發展保護消費者隱私權的技術手段。技術手段是保護隱私權的重要手段之一,應當適應網絡技術發展的網絡交易環境,利用加密技術、平臺保護等技術手段,為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是促進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國消費者一直缺乏維權意識,加之網絡環境下維權難度大等原因更讓消費者在權益受到侵害后疲于維權。所以社會媒體應加強宣傳消費者自我維權的必要性,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2]。
[參考文獻]
[1]胡鴻高,趙麗梅.網絡法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99.
[2]王希.網絡環境下的消費者隱私權保護[J].法制與經濟,2011,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