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校園借貸借助于互聯網風靡校園,代表了一定的金融創新,也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之處,但是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由于行業缺少相應的規制機制,出現了大量違法違規和信貸風險的問題。本文分析校園借貸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出了相應的規制方法。
關鍵詞:校園接待;法律風險;規制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2.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2-0216-01
作者簡介:楊威(1995-),男,滿族,遼寧莊河人,沈陽師范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
一、校園借貸發展現狀
校園借貸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的產物,自2015年起,以趣分期、分期樂和名校貸等為代表的定位于大學生網絡借貸平臺陸續出現,從當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大大小小的校園借貸平臺層出不窮。
關于市場使用情況,“螞蟻聚寶”曾對全國2500多萬大學生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研究表明有超過35%的大學生使用過校園借貸平臺進行借貸,整個校園借貸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億,而關于大學生進行借貸的原因大多是基于消費目的。
校園借貸經營的出發點是考慮到大學生相對旺盛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力,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和使用,大量的互聯網終端可以非常便捷為大學生提供消費貸款從而解決日常消費資金的短缺。但是從校園借貸發展的現狀來看,校園借貸并沒有很好的為大學生服務,反而是出現各種形式的抵押、高額利息以及粗暴催款等問題,校園借貸的亂象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
二、校園借貸風險分析
(一)平臺風險
平臺在運轉過程中需要將資金借貸給大學生,大學生按照合同規定進行還款以此完成整個資金的運轉,但是當大學生沒有及時還款時,平臺則會出現資金壓力,當壓力超過平臺可承受范圍時,平臺則出現運營危機。當前校園借貸網絡平臺較多,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平臺為了更多的利潤,在借貸服務過程中往往額外增收服務費,在不經意間增大還款人的資金壓力。此外校園借貸平臺是一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產物,在平臺運營的技術要求較高,部分平臺由于技術能力較差,導致大量的借款人個人信息遭泄露,違背了平臺運營原則。
(二)借款人風險
在校園借貸中,借款人通常需要以個人隱私作為擔保,部分平臺不注重用于的隱私保護,隨意外泄,影響借款人的心情甚至生活,另外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部分大學生由于未能及時還款導致自身信用受損,對自身生活帶來不變。當大學生由于借貸問題產生一系列的煩惱時,由于心智尚不完善,可能產生過激行為。
三、當前校園借貸法律風險規制現狀
(一)監管方面
校園借貸平臺在我國目前被視為“互聯網+”行業,校園借貸平臺屬于互聯網金融發展下的產物,所以對其監管相對較為寬松,在借貸領域我國專門制訂了《貸款通則》用于保護借貸雙方的權利,對于傳統金融機構,我國對其營業能力和營業范疇的把控做的較好,但是對于校園借貸平臺這一新鮮產物,我國在其運營資格審查方面按照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格進行審查,導致部分校園借貸平臺存在出資不足的情況,出現了非法集資的空間,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一定的亂象。(二)執法方面
長期以來,我國多個政府部門存在職能劃分不清的情況,對于校園借貸平臺來說,也存在政府多個部門存在職能重合的情況,也就是對網貸平臺執法來說,一直處于模糊狀態,可能出現多個部門共同執法,導致校園借貸平臺對業務發展失去信心,也可能出現多個部門對校園借貸平臺缺乏監管的情況。如果校園借貸平臺在監管和執法方面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將嚴重制約校園借貸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四、校園借貸平臺監管建議
(一)完善立法
校園借貸平臺屬于新興領域,在發展過程中立法需要積極跟進,否則將會出現行業亂象,對于當前校園借貸平臺來說,非常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首先校園借貸屬于民間借貸的范疇,所以需要出臺與民間借貸相關的法律以此明確網絡借貸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其次是需要對校園借貸過程中所簽訂條款的進行審閱,對于不適應條款應進行完善和修訂,最后是做好校園借貸市場的法律體系,明確各方權利義務,保證交易過程的合法公平,對于校園借貸中利用法律漏洞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要堅決打擊。
(二)健全監管機制,提高準入門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共有數千家從事校園借貸業務的平臺,由于準入門檻低又缺乏監管,難免給行業帶來一定亂象。應該健全監管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定期對平臺資質進行審核,提高行業從業者的整體質量。
(三)聯動執法,規范糾紛處理機制
目前校園借貸平臺沒有定義為金融機構,并未納入銀監會的監管,考慮到校園借貸平臺的業務屬性,涉及金融、網絡、教育等多個行業,所以在執法上需要多個部門聯動執法、綜合執法。
五、結論
校園借貸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應當給予肯定,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校園借貸平臺在運營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無論是借款人還是平臺都應明確自身權利和義務,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及體系,才能讓行業更為健康的發展,才能保證雙方的權益。
[參考文獻]
[1]鄭春梅,賈珊珊.國內外校園貸平臺比較及規制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17):350-351.
[2]瞿嬋.論校園借貸消費的法律風險及規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7):106-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