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與互聯網信息可以說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社會進步促進信息更新,信息發展又便利人們生活,如今,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都已離不開互聯網。作為提供中介服務的平臺,第三方支付借助互聯網強勢地介入人們生活并扎根、茁壯成長,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各種詐騙行為也紛至沓來。對此,如何在高效利用新型支付方式的同時對消費者自身的利益進一步加以保護,已成為第三方支付在經濟市場取信于消費者時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本文就我國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現實情況以及法律監管問題,以及如何健全我國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方面說明一些看法,希望有助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長期穩定有序良性成長。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消費者保護;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D922.28;D9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2-0220-01
作者簡介:吳伊維(1994-),女,漢族,福建人,天津財經大學,法律碩士。
作為新興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勢不均衡,行業定位也不明確;我國現行相關法律制度的有限性和滯后性導致在對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保護上也不可避免存在監管的空白區;第三方的介入對于消費者的隱私、交易安全等私人領域也造成不小的沖擊。
一、加強消費者保護的必要性
作為互聯網商務交易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定位在信用保障,是連接交易雙方的重要紐帶,對確保網上交易的安全順利地進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網絡交易的頻繁,其具有不可預測的上升空間和發展前景,也不可避免存在不安定不確定性,一方面因為第三方支付發展尚未成熟,另一方面相關的法律監管也不完善,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的個人相關信息很容易悄無聲息地被泄露,而這種信息泄露則又埋藏了很多不安定的定時炸彈,因為除去一般的個人信息外,網絡商事交易中必然還包含一些不易為外人獲取個人消費信息、信用信息、資金信息等,相關信息一旦外泄,不但消費者個人的經濟安全將面臨不可預知的威脅,而且對于電子商務交易的發展也會產生重大的打擊。
二、我國對于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現狀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的缺失
第三方支付在我國并不具有法律明確規定的金融機構的資質,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類似于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是介于收款和付款人之間的一個中介,它的存在避免了交易雙方直接進行資金往來,為雙方提供了緩沖的時間和空間。第三方支付是近年來猛然興起的,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以其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等支付特征受到大眾消費者的追捧,然而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全跟上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我國從二00五年開始就針對第三方支付接連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1]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在對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保護上,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安全漏洞、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消費者追款困難等問題仍需重視,我國的立法空白,導致風險頻發、監管不善的問題也是不容小覷。
(二)消費者自我救濟的途徑受限
與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同,第三方支付因為它的支付方式簡單便捷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一種支付連接多方,但簡單便捷的背后也存在許多問題,對于信息的獲取存在明顯斷層,致使交易地位的不對等,另外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支付錯誤,對于這種錯誤的后續補救,消費者沒有任何控制權,只能被動等待一個結果而已。因此,對于爭議金額確有異議,消費者理應當可以通過申訴、訴訟或者仲裁在內的各種解決糾紛的方式。[2]
(三)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網絡交易的當事人之間產生相應的法律關系,都是建立在非實體的網絡環境下,在這種條件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在對交易資金進行管理中,一般都會需要消費者供給相關的交易信息、個人信息,但消費者在授權平臺使用這些信息時并不會預想到信息存在被技術漏洞外泄或是被第三方支付平臺再利用牟利,個人的信息被泄露被兜售,產生電信詐騙、垃圾郵件等影響生活、侵犯個人隱私的現象,嚴重的甚至對消費者的財產權益造成嚴重損失。
三、完善我國第三方支付中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的建議
加強對于消費者的信息保護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增加對于個人信息網上使用的風險提示,從根源上使消費者主觀重視和妥善使用自身的個人信息。健全消費者的救濟機制,使消費者可以對自身信息進行隱藏修改刪除等操作。
二是明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法律責任,要求其構建用戶實名制及風險控制體系,強調平臺的信息保護和信息披露義務,同時也要強化平臺對糾紛的責任承擔,可以通過行業規范,也可以通過相關的立法規制,第三方平臺作為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消費者保護所耗費的防御成本是最低的,而且所能實現的經濟效率是最高。
三是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業務監管,拓寬消費者建議、投訴渠道,加強各方的交流,完善對支付錯誤等錯位的救濟途徑,提前明確各方的責任承擔,促進爭端的解決。
鑒于我國第三方支付正處于上升發展階段,固然需要立法的超前性預見和權威性監管,然而考慮到立法周期長,通過行業自律自我規范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救急方式,以現行法律規制兼輔以行業自律,同時需要有專門負責的組織機構來配合,進而較為全面地構建對第三方支付消費者的整體性保護。[3]
[參考文獻]
[1]陳沖.網絡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
[2]任超.網上支付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完善[J].法學,2015(05):82-91.
[3]王嘉慧.論第三方支付關系中消費者信息權益的法律保護[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0(01):23-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