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慶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患者的用藥特點,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收治普外科老年患者80例和中青年患者8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老年組比中青年組平均體重輕14.3 kg;老年組用藥劑量比中青年組低;老年組慢性病患病率是中青年組的2.5倍。老年組合并用藥率比中青年組高將近3倍;不良反應發生率比中青年組高2.6倍;治愈率低于中青年組。結論:根據患者肝、腎功能狀況、病情嚴重程度,做到個性化用藥,以確保老年患者用藥安全。
關鍵詞 基層醫院;老年患者;用藥特點;安全
據統計,我國≥60歲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6.9%左右,而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20%。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和減弱,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也遲緩。因此,如何指導老年患者正確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注意的問題。資料與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80例,年齡60~82歲,平均(72.1±3.4)歲;中青年患者80例,年齡20~59歲,平均(37.3±2.2)歲。
研究方法:對兩組患者臨床常用藥物進行藥代動力學方面的差異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的差異。結果
老年組比中青年組的平均體重輕14.3kg;老年組用藥劑量比中青年組低;老年組患慢性病(如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比率是中青年組的2.5倍。老年組的合并用藥率比中青年組要高出將近3倍;不良反應發生率也比中青年組高4倍;而治愈率要低于中青年組20%,見表1。
老年人常見藥物不良反應:患有高血壓的老人,一般都必須長期服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的不良反應中有導致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對患有糖尿病者不建議使用,如必須用的話,則一般主張用小劑量,并應定期復查血糖。洋地黃(地高辛)是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但會引起消化道反應、心血管系統異常、內分泌紊亂、神經癥狀,所以有相應禁忌的患者切勿長期或大量使用,見表2所示。
討論
老年人的各系統或器官,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腎功能以及凝血機制會改變,身體的各項機能低下,易患高血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動脈硬化及癡呆等各種慢性疾病。同時,由于老年人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會發生肝腎功能損傷。由于老年人代謝功能下降,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會升高。如有糖尿病的老人,由于血糖升高,容易有腦血栓、白內障、糖尿病性腸病等并發癥。
老年人生理特點:老年人胃黏膜細胞分泌鹽酸減少,胃內pH較高,酸性藥物吸收減慢;胃排空時間延長,使藥物的吸收時間延長;腸壁血流量的減少也使藥物的吸收減緩;老年人體重較輕,給予藥物的常規劑量時,老年人血中和組織內的藥物濃度較高。老年人水分減少而脂肪增多,血漿白蛋白較低,藥物在體內的分布發生改變,致使機體對某些藥物敏感性升高,極易發生藥物中毒反應。肝臟與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激素、膽汁代謝密切相關,更是人體內解毒和清除有害物質的場所。老年人的肝藥酶、肝細胞、肝血流量比中青年降低,導致一些經肝代謝的藥物受阻,藥物濃度增高。腎臟是多數藥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腎單位萎縮,腎小球濾過率代謝物減少,一些藥物,如大多數抗生素在體內的半衰期延長,影響了藥物的排泄。因此,對于老年人需要根據體重及代謝狀況來調整給藥劑量和給藥途徑。
用藥建議:根據老年患者個人生理特點、各器官的功能狀況、患病的種類以及嚴重程度,選擇療效肯定、最小有效劑量的藥物。合并用藥時,使用藥物種類宜少不宜多。需要臨床醫師指導用藥順序;若有配伍禁忌的藥物,選擇治療較重病的藥物先服用。老年人常常忘了服藥,家屬應監護老年人用藥。臨床醫師應提前詢問患者用藥史、家族史、過敏史,根據患病情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及藥物種類。
除此之外,老年人應加強飲食營養,合理的膳食有利于藥效的發揮。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講究科學的方法,要注意:保證熱量,同時適當減少食量;粗細搭配,不能偏細、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紅薯等;蛋白質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類、魚類、禽蛋、瘦肉等;控制食鹽攝入量,忌油膩、酸澀、生冷之物,多吃蔬菜、水果。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補充夜晚消耗的水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