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 目的:探討不同降壓藥聯合應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影響。方法:收治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A、B兩組,各60例。A組給予氨氯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B組給予纈沙坦聯合氫氯噻嗪治療。結果:服藥12周后24h SBP、24h SBPV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A組24h SBPV下降更為明顯(P<0.05)。與治療前相比,服藥12周后24 hDBP、24 hDBPV下降的幅度更為明顯(P<0.05),ASg24hDBPV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B組(P<0.05)。結論: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用氨氯地平或氫氯噻嗪與纈沙坦聯合治療,可取得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 氫氯噻嗪;纈沙坦;氨氯地平;高血壓;血壓變異性
臨床上將血壓的波動稱血壓變異性(SBPV)。研究發現其與高血壓患者的遠期預后密切相關,BPV越大,靶器官損傷越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越高,且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BPV增大。有研究表明,保持血壓平穩對高血壓患者病情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目前CCB聯合應用ARB(ACEI)已經被循證醫學及權威指南證實并推薦。其中,氫氯噻嗪是一種臨床廣泛應用的噻嗪類利尿劑,可對高血壓的治療起到輔助性作用。本研究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治療有效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究,現將相關研究內容及具體的研究結果做以下報告。資料與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120例。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各60例。A組男女均為30例;平均年齡(52.14±2.15)歲;平均病程(2.61±0.29)年。B組男29例,女31例;16
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27期平均年齡(52.43±2.64)歲;平均病程(2.27±0.4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A組用氨氯地平5 mg,d及纈沙坦80 mg/d。②B組給予纈沙坦8 mg/d,氫氯噻嗪25 mg/d。兩組在服藥前、服藥后的12周應用無創便攜式動態血壓監測儀對動態的舒張壓、收縮壓進行詳細的檢測分析,6:00~22:00測1次/30 min,22:00~6:00測1次,h,記錄以下參數:收縮壓SBP及相應標準差SBPSD、舒張壓DBP及相應標準差DBPSD。根據記錄數據計算BPV,BPV=血壓標準差÷平均血壓所得的血壓變化百分率。如24 h收縮壓變異性(24 h SBPV)=24 h SBPSD/24 hSBP。
統計學方法:兩組患者所得的相關數據均使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比、分析兩組的收縮壓變異性:治療前兩組的24h SBPV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12周后24 h SBP、24 h SBPV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但A組24 h SBPV的降低幅度更為明顯(P<0.05),見表1。
兩組舒張壓變異性比較:兩組治療前24 hDBP、24hDBPV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12周后24hDBP、24hDBPV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A組24 h DBPV水平明顯比B組低(P<0.05),見表2。
討論
臨床上將BPV稱為血壓變異系數,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患者個體血壓的波動程度。BPV可將患者機體內迷走及交感神經對心血管動態平衡的調節情況、自主神經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地反映出來。其中,血壓升高并超過一定范圍值時,將會損害機體的反射功能,并會降低壓力反射的敏感性,從而造成BPV的增高??刂聘哐獕夯颊叩腂PV水平可以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
目前,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ARB類、CCB類、ACEI類、β受體阻斷劑及利尿劑等。有研究報道,ARB能對原發性高血壓大鼠BPV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可能和增強交感神經的活性有關。在臨床用藥中,氨氯地平又稱為阿洛地平或苯甲酸氨氯地平,該藥物的藥效較好,屬于CCB類藥物,且藥物中的分子鏈含有一定的堿性氨基,可與受體相互結合、解離,降壓緩和,作用時間相對較長;此外,當藥物進入人體后,其谷峰比值能有效促使交感神經活性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降低;通常藥效達峰的時間為6~8 h,其生物利用度為64%左右;而口服氨氯地平后,大部分由肝臟進行代謝,且代謝物也無鈣拮抗的作用,藥物半衰期一般為36 h,清除率可達到7 mL(kg·min)左右;且進食也不會對該藥物的藥動學造成影響。而纈沙坦屬于臨床醫學上較為常用的一種ARB類藥物,具有療效優且持久的特征,它可選擇性作用于患者機體內AT1受體的亞型,并能阻斷AT1受體與AngⅡ受體的結合(其中,該藥物特異性拮抗的AT1受體所產生的作用顯著大于AT2受體1,從而抑制血管的收縮,并產生降低血壓和保護靶器官作用;同時,該藥物還可抑制人體內的RAS等;此外,口服纈沙坦后,患者吸收較快,可在2 h內達到峰值,其血漿的濃度通常以雙指數的方式逐漸降低,半衰期平均<1 h與6~7 h,且1次/d給藥的藥動力學并未發生任何變化,藥物在體內也無殘留。氫氯噻嗪是一種噻嗪類利尿劑,主要適用于肝源性水腫、心源性水腫、尿崩癥、高血壓等疾病。本研究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的治療有效方法進行了深入探究,并對纈沙坦與氨氯地平或氫氯噻嗪聯合對患者血壓的變異性造成的相關影響進行了分析與研究,結果顯示兩者均可降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異性,但纈沙坦與氨氯地平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說明了纈沙坦與氨氯地平或氫氯噻嗪聯合治療的方案可有效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變異性進行改善,而治療方案的主要作用機制可能和其改善內皮功能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綜上所述,氨氯地平或氫氯噻嗪與纈沙坦聯合治療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變異性,但氨氯地平與纈沙坦聯合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注意,對于CCB不耐受的患者可根據患者的情況更換為氫氯噻嗪進行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