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兆云
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教學目標模糊、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忽略學生主觀意識的發揮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初中閱讀教學實效的充分發揮,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引起重視,通過全面分析,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陳舊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深刻,過分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忽略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許多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將重點放在講解閱讀理解題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上,忽略了優秀作品對學生的情感熏染,更沒有做到運用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時,習慣性地尋找重點語句,關注修辭手法與文章結構,帶著問題進行粗略閱讀,這樣一來,雖然學生掌握了解題技巧,提升了書面成績,但最重要的情感體驗卻被嚴重忽略,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
2.多媒體教學手段濫用
現如今,多媒體教學手段被廣泛運用于學校教育中,而初中閱讀教學也逐漸實現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就當前現狀而言,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悟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價值,更多的是將其作為一種時尚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追求新鮮,提升閱讀趣味性,但沒有把握好“度”。在此觀念下,許多教師過分追求多媒體課件的絢麗效果,傳統教學中的粉筆完全被鼠標代替,黑板被多媒體屏幕代替,甚至教師不用開口講話,直接用課件里的“播音員”代替,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失去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導致教學活動缺乏情感與人文性,閱讀教學更是流于形式。
3.學生的主觀意識得不到發揮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自身的課堂角色缺乏正確的認識,過多干預學生的閱讀過程,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在閱讀課堂上,教師通常在通篇講解一遍課文后,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字詞進行重點分析,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得的,缺少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思維廣度與深度被嚴重局限,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不足,對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較差,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實效低下。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注重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就必須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在教師實踐中,教師應對優秀的文學作品進行精心篩選,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優美語句、詞匯加以練習,做到會讀、會寫、會用,同時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養成勤摘抄、多記錄的良好習慣,積累大量的閱讀素材,并不定期拿來溫故。另外,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發現的好詩、好詞、好文章分享給同學,并在同學之間進行閱讀交流,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閱讀視野。
2.讀與思相結合
讀,既包括學生的閱讀,也包括教師的導讀。學生在閱讀中,應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悟,關注自身的閱讀體驗。而教師則應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導讀,做好示范作用,對啟發語、過渡語及鋪墊語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感悟文本,受到情感啟發。
思,即思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并精心設計閱讀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思維習慣,進而調動其閱讀積極性,強化閱讀教學實效。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作為閱讀主體,應自主掌握閱讀過程。因此,教師應正視自身的課堂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本,將閱讀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并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意識,使其閱讀主動性與創造性得以充分體現。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引導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并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主學習意識得以樹立,學習效果進一步增強。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下,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文學素養得以提升。因此,教師必須對閱讀教學引起足夠重視,轉變觀念,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進而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