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要 目的:分析營養支持療法在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62例,平分兩組。均實施常規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應用營養支持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人血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呼吸頻率以及血氣指標變化情況等。結果: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后人血白蛋白水平與淋巴細胞計數均顯著改善,但試驗組各項數據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呼吸頻率、心率以及各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比較顯著,與參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營養支持療法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 營養支持療法;臨床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
慢性肺心病為臨床常見疾病與多發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因為缺氧,患者的病情常比較嚴重。肺部缺氧狀態下,會出現大量組胺的釋放,從而引起血小板聚集,這些會使患者血液呈現高凝狀態,從而形成血栓,誘發呼吸衰竭。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較大威脅。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62例,以雙盲法納入試驗組與參照組,比較不同治療方式下患者的機體狀態恢復情況,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62例,用雙盲法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各31例。試驗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51~79歲,年齡均數(61.11±4.1Y)44
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27期歲。參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52~79歲,年齡均數(61.24±4.11)歲。組間各項數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分組研究價值。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措施,包括解除支氣管痙攣、抗感染治療、吸氧、呼吸興奮劑,建立通暢氣道,確保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增強患者的通氣能力。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營養支持治療,在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將20%中長鏈脂肪250mL與5%復方氨基酸250mL融入,進行靜脈滴注,1次/d。口服能全素500mL,1次/d。在此基礎上配合飲食,所需熱量中碳水化合物40%~50%,脂肪30%~40%,蛋白質10%~20%,進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補充。患者均連續治療14d。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淋巴細胞計數、人血白蛋白、呼吸頻率以及血氣指標變化情況等。
統計學方法:SPSS 20.0統計學軟件作為數據分析軟件,應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人血白蛋白、淋巴細胞計數比較: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后人血白蛋白水平與淋巴細胞計數均顯著改善,但試驗組的各項數據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氣指標對比:試驗組的呼吸頻率、心率以及各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比較顯著,與參照組的數據資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呼吸衰竭癥狀常出現于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期,且因為患者病情多較嚴重,故而呼吸狀態較差,病情易于反復發作。但是由于治療期間患者的進食量相對較少,故而易于引發營養不良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急性呼吸衰竭失代償期的患者而言,營養不良情況更加嚴重,對患者的肺功能狀態及免疫功能會造成較大影響,致使患者感染與呼吸衰竭癥狀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不斷惡化。
近些年來,慢性肺心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對相關臨床研究工作重視程度也有所提升。從本次臨床治療研究結果來看,試驗組與參照組治療后人血白蛋白水平與淋巴細胞計數均顯著改善,但試驗組的各項數據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組間差異比較證實了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營養支持療法治療的價值。同時,試驗組的呼吸頻率、心率以及各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比較顯著,與參照組的數據資料對比較為明顯,表明營養支持療法對患者機體素質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臨床輔助治療方式,臨床應用可行性相對較高。
營養支持治療能夠使患者的營養狀態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增強。營養支持治療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機體通氣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因為大量的糖可經糖原異生作用生成脂肪,致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而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會產生較大影響。營養支持治療以高蛋白、高脂以及低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攝入的增加可為組織修復提供充足的營養,起到對低蛋白血癥的預防作用,避免不斷加重的患者器官功能損傷問題。氨基酸的補充可以使機體的免疫能力提高,保持氮平衡。
綜上所述,營養支持療法在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價值高,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機體各項指標,建議廣泛推廣和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