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研
在語文閱讀中,閱讀的主體可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從而產生與閱讀對象的相互作用,實現學生與閱讀對象的親密交流,使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對學生進行影響學到更多的知識。而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文本互涉理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實踐表明文本互涉理論可促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也使閱讀教學的模式變得多種多樣,從而改變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逐漸成為今后閱讀教學的主要發展趨勢。
一、文本互涉理論的含義
文本互涉指的是每個文本可作為其他文本的參照物,它們之間相互參照,并彼此聯系,并形成一個具有很大潛力的開放性網絡,從而構成了文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大型的開放性體系以及文字符號學的演變,這就是文本互涉理論。
二、文本互涉理論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是對閱讀文本的深度意義進行全面探究的需要
新課標指出高中學生要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閱讀,做到對優秀作品的經常性閱讀以及閱讀到更多新的文本,并獲得新的知識與發現。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開始,并參照其他閱讀文本,并從中獲取意義,以此構成文本的深度意義。高中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文本意義的深度探究中獲取新知識以及自我認同感。
2.是高中學生個性化閱讀的需要
高中語文閱讀中,追求的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實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在高中語文閱讀時重視高中生與文本的交流,重視閱讀時高中生所獲得的自我體驗,在這種自我體驗中讓學生因參與而具有獨特性。通過體驗與閱讀文本之間的聯系,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將這種共鳴反饋于文本中,加深對閱讀文本的印象。另外,文本互涉理論,在縱向的文本互涉中注重空間的閱讀,使學生體驗到人們普遍的以及延續的情感在橫向上,同類文本間相互解釋說明,經過同時代以及同一作家的情感交流來獲取學生自己的個性化閱讀。
3.是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需要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需滿足其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要求。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注重語言的實際功能,注重語法、文學常識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是對人的精神以及生命的關注。在文本互涉理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應從語文知識出發,發掘文本的意義以及情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與理解。
三、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應用文本互涉理論存在的不足之處
1.利用的文本量不足
在實際的文本互涉理論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師授課所使用的文本有限,很多教師由于對文本互涉理論還不夠了解,一時無法適應該教學措施。因此,這就對學生在文本中的思維拓展造成很大影響,很容易誤導學生,和難以從文本的外部環境去關注文本。而教師所推薦的關聯文本比較少,使高中生只閱讀到了文本的表面含義,很難理解文本的深度意義,從而造成學生機械地閱讀,且無法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2.對其他文本無法進行深入了解
有些教師在相關的閱讀文本量上做了很大工作,但卻沒有更好地利用其他相關文本來協助學生理解當前閱讀的文本。盡管教師可以開展這種語文閱讀教學,但無法正確應用,對很多知識點無法涉及到,對其關聯性以及異同點沒有深入探究。
3.學生對相關文本的認識不足
很多高中生對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或由教師進行引導閱讀,聯系其他相關文本,學生很多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了解的只是文本的表面內容,且對閱讀無法進行長期堅持。
四、文本互涉理論應用于高中閱讀教學的策略
1.閱讀時應聯系其他關聯性文本
學生當前閱讀的文本很有可能與其他文本有著相同的情感,或有相同作者在不同文本中的表達,這些內容都有著很大的聯系,需要結合多個文本內容進行相互參照并滲透,從多方面獲得文本所體現的含義。對于聯系多個相關文本,這對教師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面,還要有很強的關聯性。這樣不僅有助學生的閱讀拓展,還可以給學生做好榜樣,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受益。
2.對閱讀分為四個階段進行教學
先介紹文本的背景,引用其他相關的文本來烘托當前的文本,做好環境鋪墊接著了解文本的意義,相關文本與當前文本有著很多相類似的內容表達,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比較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然后對文本情感進行體會,有助于學生體會文本情感內容,同樣引入文本可使當前文本內容更豐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