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摘要 目的:探討細節護理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6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細節護理,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與科室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評分、服務態度評分、包裝質量評分、滅菌消毒質量評分、供給及時性評分、科室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細節護理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細節護理;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
提高醫院消毒供應室人員的工作能力及工作質量,對減少醫院感染、降低醫療風險,提升醫院醫療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究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開展細節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選擇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3名作為對照組,另抽選3名工作人員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0~53歲,平均(45.75±1.39)歲;2名大專,1名本科;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觀察組年齡20~50歲,平均(36.67±1.30)歲;1名大專,2名本科;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對上述兩組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開展細節護理,詳細內容:①嚴格控制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護理人員在將醫療器械回收以后,進行分類、清點,然后按規程根據器械性質分別進行手工清洗或機械清洗。②對器械進行包裝操作以前,應當使用消毒液對工作臺以及地面進行消毒,對洗滌以后的器械進行徹底的檢查,保證器械包裝布的清潔度,且包裝布的尺寸應合格。完成正確的包裝以后,將滅菌的時間標記好。③根據相關規定完善滅菌消毒操作:詳細記錄器械滅菌的時間、滅菌所用的壓力以及溫度,并建立滅菌檔案,妥善保存。對器械進行消毒與滅菌后操作的過程中,每個醫療器械包之間均應當間隔1 cm以上,認真檢查滅菌的物品,確保其干燥與清潔程度,保證器械無異味及破損。完成滅菌消毒相關操作以后,應當對消毒后的器械進行檢查,標記好合格的器械。④合理規劃醫院消毒供應室室內的布局:對室內進出人員進行嚴格的控制。在滅菌鍋中取出器械時,應當完善檢查的相關工作。使用兩層包布對器械進行兩次不同方法包裝,內層為方形折疊,外層為信封式折疊,將器械包的名稱、科室、檢查者、包裝者等信息統一粘貼于包的最短邊,并將封包袋末端打折,便于撕掉;對器械包相關的信息進行登記,一旦出現器械包過重或過大的情況,應當對其進行分開包裝。對器械包進行嚴格滅菌處理,滅菌員嚴格檢查器械包滅菌的質量;向科室發放器械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對器械包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與核對。⑤針對器械物理知識以及科室內相關消毒設備的使用技巧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展培訓,在科室內加強對滅菌與消毒相關知識的宣教,不斷增強護理人員意識。
觀察指標:對以上兩組醫院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及科室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工作質量主要通過護理質量、服務態度、包裝質量、滅菌消毒質量、供給及時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工作質量越高。科室滿意度則通過向各科室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即滿意度越高。
統計學方法:本文數據均經過SPSS20.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各項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P<0.05);兩組科室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醫院消毒供應室的工作難度及挑戰性伴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與發展而逐漸提升,臨床中新型的醫療器械及物品等不斷出現,需要消毒供應室管理的水平不斷提升。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與醫療安全存在密切關聯,該科室對醫院中各類醫療器械安全使用具有重要作用,若該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提升,可將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降低。
在醫院消毒供應室內實施細節護理,可以通過加強各個環節細節性的管理,提升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通過在科室內制定并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將各項環節標準化與規范化;強化制度管理,科室內的護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嚴格的遵守與落實醫院中的相關制度,嚴格地制定消毒供應室當中各項操作的標準具體步驟與流程,有效分析與評估各項流程的合理性,將消毒供應室工作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力度提升。通過定期組織科室內護理人員對相關理論與操作知識進行培訓,不斷將其綜合素養提升,同時向護理人員介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與醫院感染之間存在的關聯,以提升其感染防控的意識,對自身所在崗位所承擔的責任有明確的認知,進而激發其主動性。
本次研究說明,在醫院消毒供應室中開展細節護理,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縮短醫療器械回收及供給所用時間,在提升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醫院相關科室的滿意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