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鳳
摘要 目的:探討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22例,隨機平分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糖尿病管理,觀察組實施醫院一社區無縫管理。對兩組患者1年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達標率進行觀察。結果:兩組患者管理1年后在運動、飲食、血糖監測、用藥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糖達標率9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可強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效果,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提高血糖達標率。
關鍵詞 醫院-社區無縫化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3大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在我國屬于高發性疾病,且伴有多種并發癥,嚴重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僅8%~10%m,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至關重要。制定糖尿病患者科學管理方案,以便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這一直是臨床研究重點。本文通過對比,探討了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2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1例。觀察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33~65歲,平均(52.36±4.89)歲;病程1~17年,平均(7.34±1.28)年;學歷為高中及以上22例,初中及以下39例。對照組男32例,女29例;年齡35~63歲,平均(50.88±4.29)歲;病程1~19年,平均(7.52±1.22)年;學歷為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及以下4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WHO 2002年糖尿病診斷標準;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意識清楚,無交流障礙。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肝、腎、心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者;③認知障礙者;④妊娠糖尿病患者;⑤不能進行隨訪、病歷資料不全者。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糖尿病治療程序,包括口服降糖藥物、注射胰島素、滴注胰高血糖素樣肽類似物或激動劑降糖治療。在患者管理方面,對照組接受常規糖尿病管理,社區定期開展常規糖尿病知識宣傳講座,并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及常規指導。觀察組實施醫院一社區無縫隙管理:①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登記,建立專門檔案管理;②醫護人員培訓管理,專科醫生定期對社區醫護人員進行專門的糖尿病護理培訓,提高社區醫護人員專業技能;③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宣傳糖尿病護理方法、飲食及生活上的注意事項;④由專科醫生進行定期隨訪,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制定一對一的治療方案,提供合理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⑤社區工作人員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免費進行血糖監測,實時記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⑥社區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疏解。⑦通過微糖APP建立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幫助糖尿病患者掌握血糖變化,為規律飲食、運動、用藥等提供指導。在管理過程中引入共同照護理念,通過增強患者糖尿病知識、控制并發癥知識技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觀察指標:管理1年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問卷包括運動(32分)、飲食(52分)、血糖監測(60分)、用藥(40分),分值同自我管理呈正相關。檢測患者的血糖達標(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情況。
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 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果
自我管理能力比較:經過1年的管理,對照組患者運動管理評分、飲食管理評分、血糖監測管理評分、用藥管理評分分別為(10.26±13.25)分、(38.56±14.25)分、(40.21±10.57)分、(18.29±8.11)分;觀察組則為(23.88±13.33)分、(47.28±16.33)分、(52.75±12.39)分、(31.68±9.40)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598、3.142、6.014、8.424,P<0.05)。
血糖達標率比較:經過1年管理后,對照組血糖達標36例,達標率59.0%(36/61);觀察組血糖達標55例,達標率高達90.2%(55/61),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5.612,P<0.05)。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尚無治愈方法,患者長期在醫院接受治療,對其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需對血糖水平進行檢測以及限制糖分的攝取,并應用運動療法等。然而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情況并不理想,血糖達標率普遍偏低。因此,科學、有效的患者管理方式是當前醫療機構及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本文即通過對比研究,分析了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的可行性。
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是一類新型管理方式,旨在將社區和醫院結合在一起,體現出專業和人文相結合。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注重將社會管理、心理、生理結合在一起,為患者建立專門檔案,對患者情況進行監控,定期隨訪,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進行一對一指導,定期進行免費血糖檢測,關注患者心理狀態,通過微糖APP能促進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持續提供疾病指導,有利于充分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提高患者治療自覺性。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還會定期對社區衛生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社區衛生人員專業技能,為患者帶來更為專業的指導。本研究提示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血糖控制方面,提示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血糖達標率,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醫院一社區無縫化管理使患者受到更專業、系統的指導,提高患者運動、飲食、血糖監測、用藥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血糖達標率,值得廣泛推廣應用。但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且未對遠期預后予以觀察,結果還需進一步探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