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杰 劉楠楠
摘要:目的:總結近幾年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的臨床療效。方法:查閱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綜合分析。結果:針灸是治療頑固性面癱的有效方法,臨床上針灸配合點刺放血治療效果較單純性針刺更顯著。
關鍵詞:頑固性面癱;點刺放血;針灸
頑固性面癱是指面癱發病后,因病情嚴重或早期治療不當,病情遷延不愈,病程超過3個月而面部肌肉功能恢復不明顯的一種特發性面神經麻痹。該病存在治療比較困難,療效差,癥狀改善不明顯等問題,目前,針灸仍是治療頑固性面癱的有效療法。點刺放血療法通過點刺腧穴或淺表血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臨床上針刺配合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有較好療效。
一、牽正穴點刺放血
王麗娜等[1]運用點刺放血配合針灸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患者100例,對照組給予甲鈷胺膠囊、維生素B1配合針灸治療,每天1次,每次30min。觀察組常規針刺同對照組,同時三棱針點刺耳垂前約1.3厘米處放血,每次出血1~2ml,3天1次。治療4w后觀察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趙佳佳[2]觀察點刺放血配合中藥結合針灸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的60例,治療組給予中藥結合針灸治療,并取面頰部,耳垂前方約1.3厘米處點刺放血,對照組為單純常規針刺治療,取穴、操作等同治療組,1天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4個療程后,發現點刺放血配合中藥結合針灸治療頑固性面癱優于單純針灸治療。
二、黏膜點刺放血
王立新等[3]運用黏膜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30例,治療組點刺放血結合常規針刺治療,1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點刺放血前揉按患側頰部,使口頰部充血,在齒頰部找到充血的小靜脈3到4個點消毒后點刺出血,放血量約為2ml,5天1次,點刺后禁食禁水2小時,并配合補陽還五湯化裁;對照組常規針刺及中藥處方同針刺組。3個療程后發現,治療組痊愈率為73.33%,對照組痊愈率為40%。李宏偉等[4]以針刺配合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48例,治療組常規針灸針刺后,取患側齒頰部黏膜處3到4個,用一次性注射器,點刺放血,放血量約1~2ml,隔日1次,對照組僅進行常規針灸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組痊愈率為58.33%,對照組痊愈率為33.33%。
三、腧穴點刺放血
畢宇峰[5]采用點刺法治療頑固性面癱,通過點刺刺激激發人體正氣,疏導臟腑經絡,點刺選取的穴位有患側地倉、迎香、四白、顴髎、牽正、下關及陽白等,取0.3×25mm毫針,針具入半分或一分深立即出針,不按針孔,以點刺部位輕度出血為宜,時間約為2~3min。劉嵐等[6]運用電針配合三棱針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124例,對照組針刺頰車、翳風、攢竹、四白、太陽、下關、顴繆、地倉、雙側合谷、絲竹空等,并對下關、攢竹、地倉、絲竹空等穴連接電針儀,留針30min,每日1次,共治療1w,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中增加三棱針點刺放血,選取3個點,并放血2~3滴,隔日1次,以4~5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中間隔3天,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觀察。結果發現,研究組生活質量改善較對照組更明顯,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2.26%,高于對照組的61.29%。
四、結語
點刺法也稱為速刺法,其治法以“菀陳則除之者,去惡血也”為理論基礎,通過點刺放出少量血液以達到治病目的,點刺排出瘀血,可疏通經絡,達到不傷正氣而邪隨血出的效果[7]。
臨床上大多認為頑固性面癱主要以氣虛血瘀為主,氣虛則不能推動血行,則痰濁、瘀血內生,瘀血阻礙經脈內氣血運行,使局部不能濡養,則正氣更虛,如此惡性循環會影響頑固性面癱的恢復。
頑固性面癱通過點刺刺激面部皮膚,其刺激傳導相關臟腑,激發人體正氣,疏導臟腑經絡之氣運行。常規針灸治療雖取穴有所不同,但均以益氣補虛、活血化瘀、舒經活絡為主。文中總結了近幾年點刺放血配合針灸治療頑固性面癱的幾種方法,雖然放血的部位、操作有所不同,但都有邪隨血出、祛瘀通絡之效?!?/p>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王亞麗.點刺放血配合中藥結合針灸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9):938-941.
[2] 趙佳佳.點刺放血配合中藥結合針灸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的臨床觀察[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2.
[3] 王立新.頰黏膜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30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4 (29):52-53.
[4] 李宏偉,田永萍.針刺配合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 (21):225-226.
[5] 屈強強,畢宇峰.畢宇峰主任醫師點刺法治療頑固性面癱經驗[J].現代中醫藥,2018 (2):1-3.
[6] 劉嵐.電針配合三棱針點刺放血治療頑固性面癱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6 (10):92-93.
[7] 陳驥,梁繁榮,任玉蘭,等.“菀陳則除之”相關刺法及用穴的古今文獻比較[J].遼寧中醫雜志,2012(3):4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