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朱偉
摘要:目前,流行于一線城市的24小時書房已采用無人值守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成本,也方便了讀者閱讀。如何借鑒“24小時書房”經營模式,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服務,已成為各地公共圖書館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24小時書房;公共圖書館;服務
引言
2017年6月底,北京首家24小時書房在大興投入使用,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的讀者,皆可刷卡進入書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閱服務。“24小時書房”面積為30平方米,憑借5000本藏書和40T容量的電子書成功吸引了附近社區的居民到此讀書,其服務廣受好評。24小時不打烊、無人值守等特點,將閱讀變成了自助餐的形式,這可以說是文化事業的一項改革,是公共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公共圖書館24小時書房服務提出一些意見,旨在促進公共圖書館更好的發展。
一、書房布點問題
公共圖書館在布置24小時書房時,需要重點考慮布點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公共圖書館應將書房設置在館內還是設置在人流集中處。如果將其放在館內,那么這與公共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群沒有太大差異,屬于守株待兔式的經營,主動性差,凸顯不出服務于民的理念。對此,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應打開思路,在市區內廣泛布點,將24小時書房服務推廣出去,擴大讀者群體。
二、書房空間及圖書資源
24小時書房屬于一種新生事物,在選址上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要選擇社區集中的地點;第二,要選擇交通便利的地段;第三,要選擇通信網絡穩定的區域,以保證讀者閱讀電子書的需要;第四,靠近學校的位置也可布點,這有利于吸收學生群體成為會員;第五,要選擇人流較大的公共場所,這能保證資源的充分利用;第六,車站、飛機場等也可布點,以供乘客臨時閱讀。
24小時書房面積不宜過大,50平方米左右即可,能放置3000本至8000本圖書,以及一定存儲容量的電子書。北京大興首家24小時書房30平方米的書屋還是顯得有些擁擠狹窄,對此,建議預留10平方米到20平方米的空間,滿足后期發展的需要。
圖書可以隨著讀者需求適量增加,圖書種類包括實體圖書與網絡圖書。實體圖書種類由書房周邊的人群屬性來決定。比如書房周邊以老年社區為主,則需盡量多地提供名人傳記、抗戰紀實等種類的圖書;如果周邊居住者以年輕人較多,則要以時尚類畫冊、青春類小說等圖書為主。此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網絡閱讀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書房應不斷豐富網絡圖書,設置專有電子閱讀器,方便讀者查詢資料與閱讀。
三、書房管理建議
24小時書房管理包括形象、讀者、書籍、書架、設備等幾方面。
1.形象管理
形象管理指的是統一裝修、統一形象標識、統一廣告輸出、統一服務模式、統一服務標準。通過形象上的統一,打造24小時書房品牌,讓人們看到書房便能想到對應的圖書館,看到圖書館也能想到對應的書房。
2.讀者管理
24小時書房可以在醒目的位置張貼專屬二維碼,引導讀者掃碼成為會員,方便辦卡。或者在現場設置辦卡系統,吸收會員。成為會員之后,便可以隨時刷卡進入書房,按照操作說明通過電子閱讀器進行閱讀。
3.書籍管理
該項管理需要每本書籍都設置專屬二維碼,這不僅能避免書籍丟失,還能方便讀者掃描二維碼下載該書籍電子版本。
4.書架管理
書房應針對閱讀人群的特點進行閱讀產品的管理,合理地匹配各種讀物,充分發揮書架的陳列作用。定期引進新書,更新書架陳列,不斷滿足讀者需求。
5.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指的是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門禁、電子閱讀終端、照明系統等設備的管理。書房可以設置感應系統,有人則亮燈,運轉設備,無人則掐斷電源,節省電能。
四、書房運營方式
為了更好地發展“24小時書房”,公共圖書館可以同一些愿意做公益事業的企業合作,建設更多更優質的書房。書房可由企業冠名,提高人們對企業的認知度與好感,還能讓讀者享受更方便、舒適的讀書環境,可謂是一舉兩得。
五、結語
24小時書房是為一定地域內的居民服務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閑性等特征的文獻信息集散場所,是圖書館服務的延展和提升。24小時書房需貼近居民的生活,通過各種措施拓展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創造其生存發展的空間,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繁榮興旺。
參考文獻:
[1] 魯方平.城市書房——當代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創新實踐[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7(5):36-39.
[2] 胡海榮.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新模式——溫州“城市書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圖書館雜志, 2016, 3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