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熙 李欣 趙艷艷 孟祥多 楊麗華
【摘要】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簡稱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之一,其多是因為上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經過滴流后刺激局部氣管或支氣管的痙攣而引起的咳嗽。但就目前研究來看UACS的病因機制及治療方法還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將對現今臨床上對UACS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進行簡單的總結與歸納,以便更好的進行臨床試驗與研究。
【關鍵詞】上氣道咳嗽綜合征;鼻咽分泌物;風痰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2
咳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癥狀。引起咳嗽的原因有許多,其中由于鼻、咽部的疾病所引起的分泌物倒流到鼻后所刺激局部所引起的咳嗽被稱作UACS。目前,在世界上對于UACS的定義以及引起的原因有許多的爭議存在。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原來被稱為鼻后滴流綜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在英國及歐洲呼吸學會認為大部分的分泌在進入鼻后及咽部是會通過吞咽動作直接排除,僅有少部分會留在鼻后,一般不會引起咳嗽。即使能過引發咳嗽但也僅僅是一種癥狀而不能稱之為疾病。故英國及歐洲呼吸學會并不認可UACS或PNDS的診斷及定義[1]。而在美國,胸內科醫師協會則于2006年將PNDS正式改名為UACS,并制定了臨床指導綱要。中國則是在2009年正式將UACS寫入指南,其診斷與治療與美國大致相同[2]。
1 西醫臨床研究進展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發病機制目前并尚不明確,傳統觀念認為是由于局部的物理或化學原因的刺激或是鼻咽部的分泌物通過鼻后滴流的方式進入氣管或支氣管而引起的咳嗽、流涕、噴嚏的癥狀[3]。但是正常人每天都會有一部分分泌物通過滴流的方式進入鼻后部,并且通過正常的吞咽即可將大部分分泌物通過胃腸道等消化系統排出。Bardin等人通過對在患者鼻腔內放置放射性核素來研究鼻腔、咽部的分泌物的排泄方式。研究表明肺部并沒有放射性核素的沉積,大部分放射性核素都進入到了腸道之中[4]。近年來又有一些人提出UACS可能是由于氣道炎性反應及神經高反應性等綜合原因共同參與其形成[5]。曹治山等人通過對SD 大鼠的模型建立及研究中發現,實驗組的鼻竇粘膜上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炎細胞浸潤,而對照組則表現正常[6]。季俊峰等人通過招募UACS的患者,變應性鼻炎的患者及正常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鼻腔灌洗及誘導痰的方式進行比較,結果發現UACS的患者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的含量較正常的患者高但比變異性鼻炎的患者低[7]由此可見氣道炎性反應及神經高反應性都是引起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原因,但是否是其主要的發病機制仍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目前,UACS的診斷在治療上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具體的病因來制定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我國2009版咳嗽治療指南上指出在治療時應首選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及抗組胺類藥物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癥狀必要時可加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以聯合運用。楊慧婷研究表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聯合小劑量的阿奇霉素治療UACS的效果也相當不錯[8]。因此在治療時根據患者病因的不同,也可適當的聯合抗生素進行治療,臨床效果也有顯著的提高。
2 中醫臨床研究進展
在傳統中醫中雖然沒有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病名,但中醫對于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有其獨特的優勢。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并不需要像西醫一樣需要明確其病理機制才能有效的治療。目前中醫認為UACS的病因可能為風、濕、痰、熱、瘀、虛的原因產生[9]。在治療上史鎖芳等人認為UACS是由于風痰閉阻于肺,故在治療時應以疏風宣肺、化痰利咽為主,選用荊芥、桔梗、麻黃、苦杏仁、僵蠶、白前、浙貝母等祛風化痰的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10]。馬華安等人則從補腎去論治UACS,采用縮泉丸加味,方劑組成烏藥,益智仁,炒白術,訶子肉,石榴皮,通過補腎納氣的治療原則來治療UACS也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11].除了中藥治療UACS以外,有些中醫采用外治法來治療UACS。林東紅等通過使用穴位貼服的方法,對局部的穴位進行刺激,通過穴位經絡的傳導來治療UACS[12],這種新的治療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減少藥物副作用對人體帶來的損傷,但其受到環境及人為因素的限制較多,臨床上開展起來是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還有待研究。
3 結 論
目前UACS的機制及治療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研究。就現今而言,無論是中醫的辨證治療還是西醫的病因機制的研究及治療都存在其各自的優點與不足。在以后的臨床治療中能否進行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彌補其各自的缺點,提高其治療的效果也是可以進行研究發展及運用的一種選擇。
參考文獻
[1] 馬 彬,寧 康.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診治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03):197-198.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09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413.
[3] 余 莉,徐鑲懷,呂寒靜,邱忠民.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研究新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4,13(05):526-530.
[4] Bardin PG,Van Heerden BB,Joubert JR,et al.Absence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of sinus content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sinusitis.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0,86:82-88.
[5] 張 巧,馬千里,黃贊勝,等.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病因的初步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0,9(5):458-461.
[6] 楊慧婷.順爾寧聯合小劑量阿奇霉素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1):1481-1482.
[7] 曹治山,史鎖芳.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J].江西中醫藥,2015,46(01):40-42.
[8] 季俊峰,許 莉,張 勇,王志頤,陳 偉,薛 飛,王秋萍.氣道神經源性炎癥在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的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09):1449-1451.
[9] 陳 生,高 雪,王亞瓊,閻 闖,王悠悠,李亞清,賈 丹.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中醫病因病機與治則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5(03):13-14.
[10] 史鎖芳,張念志,萬麗玲,鄒建東,陳寶華,蘇 強,孫 鋼,徐 靜,李 磊,吳 剛,張業清,朱 佳.疏風宣肺化痰利咽方為主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19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3,54(07):576-579.
[11] 馬華安,陳國豐,曹濟航.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14(4):230-231.
[12] 林東紅,辛曉卉,吳 博.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醫治療及與紅細胞免疫的相關性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10):850-85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