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明 楊仁蓮


摘 要:該研究探索了不同直播早稻品種在興國縣的適應性,以期篩選苗頭性好,具有適應性廣,適宜直播的早稻品種,為早稻直播高產栽培的品種選擇提供依據。結果表明,五豐優286、鄱優364、中早35等品種綜合表現較好,適宜在興國縣推廣種植。
關鍵詞:直播早稻;品種對比試驗;興國縣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4-0032-2
篩選具有廣適性、苗頭好,適宜直播的早稻品種,可以緩解農村勞力資源緊缺現狀。結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紅黃壤稻田生產能力提升技術研究”(2017YFD0301601)的實施,筆者于2018年在興國縣崇賢鄉的山區村進行了直播早稻品種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時間 試驗地點位于興國崇賢鄉東風村,距縣城35km,N26°41'、E115°43',海拔562m,年日照時間1800h、≥10℃積溫6030℃。試驗時間為2018年4月5日至7月15日。
1.2 供試品種 在興國縣主推品種中選取10個品種,即中嘉早17、中早35、江早361、五豐優286、榮優504、鄱優364、株兩優538、慶豐優306、潭兩優83、淦鑫203。其中,中早35為對照品種。
1.3 試驗設計 早稻品種直播于肥力均勻的同一田塊,播種量37.5kg/hm2,采用濕潤精量穴直播,規格25cm×12cm,品種隨機排列,重復2次,每小區面積20m2。施肥量:氮肥用量165kg/hm2,按基∶蘗∶穗=5∶2∶3的比例施;磷肥用量90kg/hm2,全部作基肥;鉀肥用量150kg/hm2,按蘗∶穗=7∶3比例施。
1.4 試驗過程 統一于4月5日種子破胸露白時濕潤穴播,播后保持田間畦面濕潤無積水,7d后施好第1次除草劑。4月28日三葉期淺水灌溉施肥促分蘗,并施好第2次除草劑,夠苗時曬田。5月25日施穗肥。6月10日施好破口藥,有水楊花,干濕壯籽。7月3日斷水。7月15日測產并5點法取樣,進行室內考種,同時小區單割、單脫、單稱,獲取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峰苗 對照為50.26×105hm2,位居第2,五豐優286為53.74×105/hm2,居第1位,其余均比對照低,最低是榮優504(表1)。
2.2 有效穗 對照為26.61×105hm2,位列第7位,比對照高的有五豐優286、榮優504、中嘉早17、潭兩優83、江早361、鄱優364,以五豐優286的30.21×105/hm2為第1位,其余品種都比對照少(表2)。
2.3 每穗粒數 淦鑫203為148.7粒居第1位,對照145.45粒位居第2位,其余品種都比對照低(表2)。
2.4 結實率 中嘉早17居第1位,達90.15%,對照75.87%,居倒數第3位,低于80%還有榮優504、淦鑫203,其余品種都在80%以上(表2)。
2.5 千粒重 江早361的27.6g最大,對照24.53g位居第5位,比對照高的還有潭兩優83、慶豐優306、株兩優538;其余均比對照低,以五豐優286最低為22.73g(表2)。
2.6 落色和抗倒性 整個田間整齊度和落色都較均勻,特別以五豐優286、鄱優364、中早35、中嘉早17都青枝臘桿葉上禾,穗粒明朗,轉色適中;除個別存在紋枯病輕為發生外,均無“三蟲兩病”發生。抗倒性只有慶豐優306由于株高偏高,略有傾斜,其他都正常。
2.7 產量 通過田間實測,按照0.82水分折算,以五豐優286產量最高為8452.6kg/hm2,其次是鄱優364為8105.5kg/hm2,對照8002.9kg/hm2居第3位,其余比對照低,都在8000kg/hm2以下。
3 結論
根據本試驗分析并結合興國丘陵山區的氣候特點,直播早稻應選擇五豐優286、鄱優364、中早35為代表品種在興國縣推廣直播模式,既減少勞力,減少土壤耕層破壞,又能保持高效栽培,實現豐產豐收。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