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余
摘 要:蘇北是我國小麥的重要產地,提升蘇北地區小麥產量,加強科學用藥是關鍵。該文以蘇北地區為例,探究了小麥病蟲害科學選藥、科學噴藥以及藥后管理的技術措施,為蘇北地區小麥病蟲害防治提供可行性的參考方案,促進小麥增產增收。
關鍵詞:蘇北地區;小麥生產;病蟲害;科學用藥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4-0056-2
小麥生產過程中,病蟲害是主要的減產因素之一,對于小麥的健康高效生長具有較大的危害,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也一直是農業發展研究的重點課題。蘇北地區地處平原,小麥種植面積廣,且種植環境呈現多樣化,小麥品種也很豐富。但是在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中,很多種植戶采用粗放式的施藥技術,缺乏科學用藥知識,盲目施藥,存在藥量把握不準確、時間掌握不合理等問題,不僅降低了藥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藥成本,導致減產,因此迫切需要科學用藥指導,促進小麥高產增收。
1 科學選藥
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科學選藥是關鍵之一。在選擇藥物抑制病蟲害時,切忌使用單一藥物,注意觀察和比對藥物的成分,實行輪換,也就是在同一生長階段使用多種不同藥物輪換進行病蟲害抑制,這樣抑制效果會更好。此外,進行農藥的科學復配也能提高藥效,但是這種配藥不是盲目進行,而是需要一定的科學性檢驗,在進行農藥復配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現以下問題:(1)酸性農藥與堿性農藥不能混合配制使用,因為酸堿在一起會發生中和,反而會降低藥效,判斷農藥的酸堿性可以借助農藥標簽上的pH值進行判斷;(2)堿性農藥不能和堿性農藥混合使用,因為堿性物質之間也會發生離子交換反應,這樣會產生劇毒的物質,對于小麥生產而言不宜使用;(3)混合后要立即使用,防止混合的農藥放置時間過長造成藥效下降;(4)在大面積的小麥病蟲害農藥復配中,盡可能先少配使用,試用觀察效果后在決定是否能大面積使用,防止錯誤配置造成的損失。
2 科學噴藥
2.1 把握不同階段,合理噴藥 要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明確主攻對象,兼顧次要病蟲,統籌兼顧,綜合防治。小麥返青拔節期應以防治白粉病、紋枯病、麥蜘蛛為重點,兼顧苗期蚜蟲和葉銹病。抽穗揚花期以預防控制小麥赤霉病和蚜蟲為主,兼顧銹病、白粉病。灌漿期加強穗蚜、白粉病、銹病防控,實施綜合用藥,達到一噴多效的效果,減少用藥次數。
2.2 綜合防治,提升防控效果 為保證蘇北地區小麥的健康高效生長,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科學的噴藥方法。對于小麥來說,蘇北地區的防控目標是重點防控小麥白粉病、紋枯病等。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治理、分類指導的原則,采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應急處置與持續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防控策略,抓住重點地區、重大病蟲害、重要時段,實施科學防控,推進綠色防控,確保小麥產量和品質安全。在防控措施上,應抓住重要環節,落實好關鍵防控技術。在防控對象上,針對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等病蟲害,扶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大規模開展統防統治。推廣高效施藥機械,提高利用率,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等大中型施藥機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機械。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優化結構,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
2.3 強化無人機應用,提升噴灑效率 蘇北地區小麥種植集中成片,可以實施機械化生產,采用無人機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能夠大大提升防治效率。據了解,1架無人機1d可噴藥33.33hm2以上,是人工的20多倍,既把農民群眾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又減少了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具有噴霧精準、環保高效、省時省力、農藥殘留少等優點。蘇北地區要加大植保無人機的推廣應用,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向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蘇北地區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 藥后管理
小麥病蟲害治理,必須遵守安全間隔期的原則。一般農藥說明上都標明了安全間隔期,一般3~10d不等,防止農藥過多殘留造成中毒。過度噴灑農藥,對于小麥品質會產生不利影響,影響食品健康。因此,在噴灑農藥后,待藥效完成后,應進行藥害解散處理。
4 結語
小麥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是提升地區小麥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措施,對此,要進一步強化科學用藥意識,使農戶明確藥劑防治是病蟲害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線,所用農藥品種是否對路,方法是否科學。相關部門要研制病蟲防治高效農藥品種,就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對種糧大戶、農業科技示范戶、病蟲專業防治合作社及其他種植業示范戶全面開展農藥科學使用的宣傳和培訓。
參考文獻
[1]王棟,楊勤元,王書龍,等.陳倉區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發展思路與推進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8(07):135.
[2]孫龍彩,沈田輝,王風良,等.蘇北沿海地區小麥白粉病重發原因及綠色統防技術集成[J].現代農業科技,2017(02):98+105.
[3]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召開“保健型”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現場觀摩會[J].現代農村科技,2016(11):82.
[4]鳳舞劍,丁永輝,韓波.蘇北地區小麥病蟲害科學用藥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6(01):4-5.
[5]咸陽,張開朗,唐洪,等.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技術及其應用效果[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23):73-7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