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 付曉燕 楊志梅 蘇陽
摘 要:河北壩上屬于干旱半干旱區,立地條件差,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經過多年造林試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得到了顯著提高。該文對壩上容器苗造林多年經驗進行了總結,摸索出了壩上地區容器苗造林技術,為類似區域的造林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容器苗;裸根苗;造林效果;河北壩上地區
中圖分類號 S79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4-0067-2
林木容器育苗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育苗新方法,具有育苗時間短、苗木整齊健壯,不傷根、運輸方便、造林成活率高、能有效延長造林時間等特點,被許多國家廣泛采用[1]。
1 研究區概況
河北壩上地區位于內蒙古高原的東南緣,大興安嶺與陰山山脈的結合部[2],海拔1000~1700m。壩上高原屬寒溫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屬半干旱區,年均溫度4~10℃,無霜凍期140~180d[3],年日照時數在2800~3100h。壩上高原西部的土壤為栗鈣土,東部多為風沙土和灰色森林土。
2 研究內容
主要對容器苗造林與裸根苗造林進行對比,研究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與生長量[4],結合壩上地區特殊的地質和氣候特點,深入剖析2種造林方式,提出更適合壩上地區的容器苗造林方式。選擇從2002年春季造林開始到2005年秋,對比最初的成活率到3年保存率[5]。
3 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野外調查主要是收集苗木生長數據和成活率,查看不同時間苗木根系生長情況。室內主要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4 結果與分析
4.1 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成活率 栽植容器苗后,根系修復生長較快,不存在裸根苗的短期停滯現象,利于苗木初期生長[6]。由表1可以看出,2006—2009年,容器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明顯好于大田育苗。
4.2 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生長量 由表2可知,無論是樹高、地徑,還是當年生長量,容器苗比裸根苗的優異。
4.3 容器苗造林翌年生長量的情況 2002—2006年以來,逐年次對容器苗造林的地區分區段分時間進行抽樣調查,在每個造林區段內隨機取樣,每個樣方面積為100m2(10m×10m),調查時間為造林后翌年的秋季,具體調查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總體平均苗高14.6cm,翌年總體平均生長量5.1cm;總體平均地徑2.6mm,平均保存率89.6%。
5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長量整體都大于裸根苗,翌年的容器苗總體平均苗高14.6cm,平均生長量5.1cm,平均地徑2.6mm,平均保存率89.6%。可見,在立地條件極差的地區或栽植成活較低樹種,采用容器育苗造林,是應對干旱惡劣環境,提高植樹造林質量,加快荒山荒坡綠化步伐的有效途徑[7]。
參考文獻
[1]王芳.林木容器育苗技術的應用與研究[J].民營科技,2010(05):124.
[3]徐立群,張佳琪.河北壩上地區提高營造林質量對策與研究[J].河北林業科技,2014(04):79-81.
[3]李盼威. 河北壩上高原與冀北山地交錯帶木本植物區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4]王向陽,張國東.冀西山區交通干線兩側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現狀[J].河北林業科技,2007(04):17-18.
[5]史守軍,孫喜林,張永忠,等.有效提高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試驗初報[J].中國西部科技,2011,10(14):48,30.
[6]武術杰,楊霞.容器育苗問題綜述[J].長春大學學報,2009,19(12):27-29.
[7]常幼平.容器苗造林技術要點分析[J].南方農業,2018,12(14):102-10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