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水平逐年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作為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軌道交通建設發展迅猛,城市地鐵網絡規劃亦逐漸完善。一般剛建成的地鐵內無線通信信號幾乎沒有,為了保證地鐵內部無線通信調度及旅客與外界無線通信,地鐵通信系統中相應設計了無線通信子系統。漏纜工程作為地鐵無線通信系統的一部分,主要敷設于區間隧道區域,覆蓋區間及站臺無線信號。該文主要闡述了地鐵通信系統漏纜施工流程及注意要點。
關鍵詞:地鐵通信;漏纜工程;施工流程
中圖分類號:U231 文獻標志碼:A
漏纜工程作為地鐵無線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列車行車調度、防災救援、事故處理指揮等提供無線通信保障,也為公網(如電信、移動、聯通等)用戶提供無線通信方式。結合中鐵四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在武漢市軌道交通11號線一期工程專用通信及商用通信(公網)施工過程中的經驗,該文以地鐵區間隧道內漏纜工程的施工為例,總結了地鐵通信系統漏纜施工的一般作業流程以及施工過程中容易出錯或遺漏的要點。
1 漏纜施工流程
1.1 施工調查
漏纜施工前須對隧道區間進行施工調查。調查軌道鋪設是否完成,漏纜安裝位置及路徑是否有障礙物,區間人防門孔洞位置及貫通情況,區間弱電支架、其他專業管線安裝位置、區間是否帶電等,為是否具備施工條件以及后續施工準備提供現場依據。
1.2 施工準備
根據施工調查,做好相應的技術、機具、材料、人員準備。根據施工圖紙及相關施工規范編制技術交底,并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根據區間帶電及行車計劃編制相應的施工計劃并進行請銷點工作。根據區間各專業管線安裝位置情況,制作合適的施工梯車以便于施工。做好相應的材料計劃,包括漏纜及卡具等安裝附件;材料到場后根據相關設計要求及規范進行檢驗,漏纜需做好單盤測試并記錄。根據相應的施工區間工作量及施工計劃做好勞動力分配計劃。
1.3 畫線打眼
為了保持漏纜安裝高度的一致性及連續性,畫線定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序。根據軌平面的標高,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定測,然后在隧道側壁上進行畫線,畫線應位于隧道弱電側且與軌平面平行。
漏纜卡具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間距為1 m,在畫線的同時應做好卡具打眼的標記,以供打眼工序使用。打眼用的鉆頭應與卡具的膨脹管或膨脹螺栓配套,打眼應垂直于隧道墻面,深度應滿足膨脹管或膨脹螺栓要求,打眼完成后對孔洞進行清理,吹出孔內的余灰。
在隧道內無襯砌面、有立柱的過渡段及隧道襯砌凹凸段等無法安裝卡具的部位,可采用鋼絞線吊掛安裝方式。相應的吊掛支架高度應與畫線高度一致,鋼絞線支架間距以及離墻面的距離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打眼用的鉆頭及鉆孔深度也應與吊掛支架膨脹螺栓配套。
1.4 漏纜卡具安裝
隧道內漏纜卡具分為常規型和吊掛型,而常規型和吊掛型又可細分為普通型和防火型,普通型卡具的蓋板為塑料材質,防火型卡具蓋板為不銹鋼材質。漏纜卡具采用配套的膨脹螺栓安裝固定,固定后的卡具卡箍軸線應與畫線方向平行。在鋼絞線吊掛區域,先安裝鋼絞線固定支架,然后再敷設鋼絞線,并在鋼絞線上施加一定的張緊力,最后在鋼絞線上安裝吊掛型卡具。一般普通卡具安裝間隔為1 m,防火卡具間隔為10 m。
1.5 漏纜敷設
在區間一端合適的位置將漏纜盤放在放纜支架上,放纜支架應固定牢固并轉動順暢。漏纜采用人工展放時,出纜速度應均勻,漏纜不能打折,放纜人員間隔7 m~10 m,以免漏纜拖地。漏纜展放過程中嚴禁急劇彎曲,其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相應型號漏纜的要求。漏纜全部拉出纜盤后,在一端預留一定的長度。展放后的漏纜輕放于卡具下方的地面上,等待將漏纜卡入卡具。漏纜卡入卡具時應按從一端至另一端的順序,防止漏纜在區間形成余留;卡漏纜時需注意漏纜固定的方向,定位筋應朝向隧道壁,方向調整正確后合上卡具蓋板,防火卡具應擰緊蓋板螺栓。在采用鋼絞線的吊掛區域也按照同樣的原則敷設,吊掛要平直,吊掛后漏纜垂直度要保持在規定范圍內。
1.6 漏纜接續
漏纜敷設完成后,各盤漏纜之間、漏纜與射頻電纜之間、漏纜與設備之間的連接均需要制作漏纜接頭并采用跳線進行相連。漏纜接頭制作前先將尾端校直并清潔,按相應型號的接頭說明書對漏纜進行切割和開剝,切割時注意端頭位置朝下,防止切割時產生的銅粉順著內導體銅管進入漏纜內部。切割后的端面需修整并清理碎屑,尤其是內導體內壁上的銅屑。漏纜接頭連接器安裝按照要求進行,注意分體式連接器擰緊時要用扳手固定前體擰緊后體,防止前體與漏纜端面摩擦產生銅粉,進而影響接頭質量。接頭制作完成后,先進行接頭質量測試,測試合格后方可與成品跳線連接。漏纜接頭與跳線連接處,需纏繞防水膠帶及膠泥進行防水處理,具體纏繞層數依據相應規范及工藝要求。漏纜一般在區間設有接地,可按設計要求在指定的位置將漏纜進行接地處理。一般在與漏纜連接的跳線上開剝護套,開剝長度等于接地卡長度,接地卡與跳線外導體連接牢固后纏繞防水膠帶和膠泥,另一端連接到附近的接地端子排上。
1.7 漏纜測試
每一個漏纜接頭制作完成后應進行外觀及電氣連接測試。接頭外觀無缺陷,安裝應牢固;用萬用表檢查內、外導體裝接情況,不應短路;輕敲接頭,萬用表讀數應無變化。
漏纜成段連接后,在漏纜終端安裝終端阻抗,在漏纜始端用駐波比測試儀測量線路駐波比,不應大于1.5。如果測試結果超過1.5,需進行故障測試找出故障點,處理后重新測試,直至合格。測試用的萬用表、駐波比測試儀等儀器儀表應在檢定有效期內。
2 漏纜施工注意要點
2.1 漏纜單盤測試
漏纜單盤測試需測量內外導體的直流電阻和絕緣電阻,其直流電阻和絕緣阻值應滿足相應標準規范要求。漏纜單盤測試完畢后,切除測試時漏纜兩端開剝部分,用熱縮帽縮封漏纜兩端,防止雨水和潮氣侵入。測試合格的纜盤進行纜線型號和測試長度標注,將漏纜端頭固定在纜盤上,恢復纜盤外包裝并覆蓋防水篷布。
2.2 漏纜敷設及方向
漏纜敷設前需設置好纜盤支架并固定牢靠,敷設全過程由專人負責勻速轉動纜盤,保證纜盤轉動順暢,避免由于纜盤轉動不暢和直接拖拽等原因造成漏纜結構損傷。漏纜卡入卡具進行固定時注意其輻射的方向性,漏纜定位筋應卡入卡具對應的凹槽內,以保證漏纜開孔面向覆蓋區域。
2.3 漏纜接頭質量
漏纜尾端校直、切割、開剝、清潔、接頭連接器安裝等均須按規范施作,其中漏纜定位筋需削除,保證接頭安裝時漏纜表面平齊。接頭制作完畢后,用萬用表檢查內、外導體,不應短路,輕敲接頭,萬用表應無變化。每完成一段漏纜連接,及時使用駐波比測試儀器測試駐波比,不合格及時整改。一般在漏纜接頭連接的跳線上設置接地線,并與綜合接地體連接。在漏纜線路末端使用終端負載進行封堵。漏纜接頭與跳線連接處、跳線接地卡連接處及漏纜接頭與終端負載連接處等裸露的部位,纏繞多層絕緣膠帶和膠泥進行防水處理,防止隧道潮氣侵入。
3 結語
該文對漏纜施工流程進行了闡述,并重點標記了施工過程中接頭防水、漏纜敷設方向、接頭質量等容易錯漏的地方。地鐵通信系統漏纜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漏纜等材料質量控制,完善施工工藝流程,明確施工規范,從而保證工程的優質,為地鐵專網和公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楊.地鐵無線通信系統漏纜工程全過程質量控制[J].通訊世界,2016(10):94-95.
[2]周杭.漏泄電纜功能分析及其選擇要素——漏纜在地鐵無線通信中的運用[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7(4):31-35.
[3]孟德智.通信漏泄電纜及天饋線問題分析和監測方法的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7(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