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保
摘 要:縱觀智能配電網的實際建設過程中,配電自動化技術作為不可或缺的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智能電網配電自動化建設,既有利于保證電網供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又能夠為社會發展帶來經濟效益,意義重大。因此,強化配電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有助于推動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該文針對我國電力信息技術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探究,并立足于智能電網背景,對如何充分發揮配電自動化技術展開分析,希望能夠促進配電系統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智能電網;配電系統;配電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志碼:A
在電力領域的建設與發展中,電力系統是關鍵的運行部分,而若想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首先應該對配電線路的實際建設情況進行整合與優化。輸配電線路的主要作用在于輸送電能,如果輸電線路出現任何問題或者故障,將嚴重影響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甚至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應該強化配電系統的建設,加強維護,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故障。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意義。處在智能電網背景下,應該強化配電系統的維護與故障排除,確保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1 智能電網的基本情況
智能電網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可以借助測量電網技術與控制模式等來提升電網運行效果與運行效率,進而降低電網運行中的經濟損失,充分滿足當前社會各行各業發展以及人類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其本身具有的優勢如下。
其一,拓展電力業務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借助雙向網絡通道以及信息交換平臺提升電網的整體運行效率與效果;其二,改善傳統型電網運營模式,減少電力人員的工作量,對當前電網運行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加以解決;其三,處理電網運行故障,提升電網運行等級。立足于電網運行狀況與供需情況等,可以構建電網運行模式,根據電網需求來充分優化電網網絡結構,完善智能電網的框架體系,為電網的精細化運行創造有利條件;其四,實時收集電網運行中出現的各種數據,以便在日后的電網工作出現問題時提供切實可靠的數據與信息。
2 智能電網背景下,配電自動化系統信息安全存在的不足
2.1 配電自動化系統中主站安全存在風險
在配電自動化系統中,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無線公網通道這一路徑,冒充配電終端對安全接入區的采集服務器進行入侵,這將導致服務器被惡意操作等事故發生。在配電系統中,則面臨著通過運維筆記本終端、移動存儲介質等跨網拷貝數據的問題,致使升級維護出現跨網入侵的不良風險。
2.2 通道安全中存在的風險
無線通道在實際的運行中存在極大風險,不僅容易被攻擊者非法入侵,并且通信極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擾甚至堵塞;光纖通道與生產控制大區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但是,通常情況下光纖與終端連接入口區域的物理保護表層不夠厚,并未設置相應的控制措施與隔離舉措,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攻擊調度監控系統或者配電系統,導致主網生產系統面臨一定的風險,受到一定的破壞。
2.3 配電系統終端安全面臨的威脅
現階段,在智能電網的配電終端系統中,有公網通信的存在,為配電系統的實際運行增添不少風險,一些非法分子趁機入侵,獲取不法利益;與此同時,由于配電終端缺少完善的制度體系,極易被一些偽造式的控制軟件操縱,嚴重影響分閘的操作情況。由此可見,配電系統終端承擔著各種風險。
2.4 配電系統電力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在當前的配電系統運維一體化操控中,如何提升管控質量與管控效率呢?首先,應該強化電力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技能培訓,積極掌握先進的維修措施與技術等。但是,現階段,一些電力人員在訓練過程中往往存在培訓不合格便上崗的現象,為日后的工作操作埋下安全隱患。
3 智能電網背景下,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的幾點策略
3.1 優化主站安全維護
為了減少主站運行中的風險,首先應該強化主站安全區域的維修保護工作,保證主站的運行安全。縱觀配電系統的發展歷程中,投入工作與使用工作的實際狀況與主站的穩定運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對主站進行設計時,便應該對整體配電系統進行科學規劃以及全面檢測,并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并加設防火墻。防火墻終端作為一種集成化智能設備,可設置3層系統結構的防火墻,主要包括用戶防火墻、支線防火墻以及干線防火墻等,對外層故障進行隔離,防止違法分子對主站服務器進行入侵。對于電力輸配電設備,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檢測,一旦發現任何質量問題,應立即解決,保證防火墻的設計等與實際要求相符合。
3.2 加強配電系統通道安全與終端安全
其一,對于通道安全來說,可以設計加密系統為通道安全設置隔離措施。在光纖與終端連接入口的位置加強保護,并采用一定的隔離措施,避免非法分子的侵入。同時,加強監控力度,保護主網生產系統。
其二,對于終端安全來說,可以設置規約以及IP地址認證等措施,加強通信安全管理,消除弱口令風險,完善終端安全機制,避免受到偽造設備的控制。同時,應該強化分合閘的控制工作,使其穩定安全運行。
3.3 強化配電系統安全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首先,科學運用雙電源環網供電模式。在實際的智能配電自動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強化環網供電建設,調整網絡結構配置,充分發揮電源分配的作用。借助于配電系統,不僅強化了變電站出口保護與微機的巧妙結合,并且實現了本身的遠程控制的效果,可以借助于微機技術對遠程設備、通信交流、事故信息等實現控制。
其次,合理運用應用模式。在電力線路的實際安全運行與輸送中,應該將電壓測試裝置與自動重合閘進行安裝,以確保配電網的正常運行與服務,而一旦配電系統中出現問題,則可借助自動重合閘裝置對線路故障發生的原因以及時間進行檢測。因此,根據現階段電力部門的具體要求,可以運用科學的配電運行模式,避免智能電網配網自動化造價成本高等問題,實現配電自動化的安全性運行。
4 結語
當前我國智能電網已經基本實現配網運行一體化模式。不僅實現配電人員的合理化分配,并且減少了工作步驟,減輕工作量與壓力,提升了電力系統的整體工作效率。因此,電力部門應該保證配電系統的安全運行,以便促進配電運維一體化發展,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暉.智能接地配電系統應用關鍵技術[J].科學技術創新,2018(25):62-63.
[2]石嘉瑞.基于智能電網的配電自動化建設[J].中國高新科技,2018(16):16-18.
[3]黃偉勛.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系統安全運行[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12):245.
[4]林小雨.智能電網背景下的配電運維一體化建設[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0):136.
[5]何瑞華.我國智能低壓配電系統發展現狀與趨勢[J].現代建筑電氣,2015,6(11):1-6.
[6]梁英,盛萬興.邁向智能電網時代的配電網發展趨勢[J].農村電氣化,2015(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