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瑩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CCU,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 tervention,PCI)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通過PCI可改善冠狀動脈狹窄,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安全性好的特點[1]。年輕患者術后心臟康復要求較高,很多患者希望能盡快恢復工作能力,重返崗位,因此很有必要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尋求簡單有效的方法,提高其康復效果。既往研究證實[2-3],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給予抗阻訓練,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有研究顯示[4-5],有氧運動能夠改善PCI術后患者的左室收縮功能及有氧代謝能力,可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但是目前,國內將抗阻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用于年輕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康復的研究報道極少。為滿足年輕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快速康復的需求,明確抗阻訓練聯合8000步快走有氧運動對冠心病PIC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本研究采用抗阻訓練聯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運動干預,探討其對年輕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心功能、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選擇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年輕冠心病行PCI治療的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首次在3個月內進行PCI手術,并取得成功出院患者;②近期無心絞痛發作病史;③術后血流動力學穩定;④年齡20~45歲。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溝通障礙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④有肝、腎功能不全者;⑤有行動不便者;⑥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發癥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分別為52例。對照組:男20例,女32例,年齡21~42歲,平均(35.73±7.42)歲;體重 42~75kg,平均(52.64±8.56)kg;體重指數 21~28kg/m2,平均(24.57±3.87)kg/m2;病程 1~4 年,平均(2.42±1.13)年;住院時間 3~7d,平均(4.21±1.01)d。 試驗組:男 21 例,女 31 例,年齡20~44 歲,平均(36.47±6.83)歲;體重 42~70kg,平均 (53.17±7.43)kg; 體 重 指 數 21~28kg/m2, 平 均(24.62±6.72)kg/m2;病程 1~4 年,平均(2.37±1.09)年;住院時間 3~7d,平均(4.15±0.95)d。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常規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治療等,同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降壓、降糖等治療,予以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改善心理狀況等指導。
信息不對稱還會造成政治市場的一個重要的信息缺失問題。比如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一個想要購買舊車的買主不得不提防買到次品。如果缺乏全面的信息,又缺乏合適的制度安排,相互有利的談判協議就難以達成[12]。在村莊運作的政治實踐中,只有增強村民的政治參與意識,才能提高村民的道德自主意識,踐行道德行為,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于道德現象的缺失不能隨波逐流,人要充分發揮自我的主觀判斷和評判是非善惡標準。只有當村民更好地熟悉了民主機制和民主程序,積累了充分的民主政治實踐經驗,加強民主意識的熏陶和民主演練過程,才能更好地提高道德自主意識,判斷是非善惡,建立良好的社會倫理秩序。
1.2.1 對照組 出院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實施彈力帶抗阻訓練[6],包括雙上肢啞鈴推舉、站立劃船、仰臥蹬腿、俯臥屈腿、臥推及仰臥抬腿。抗阻訓練前患者先進行10min的放松訓練,以免抗阻訓練中肌肉拉傷等。①方式:抗阻訓練運動采用彈力帶抗組訓練方式進行,上述動作連貫按序進行;②評估:通過等速肌力測定儀進行分級運動試驗,確定并執行正確訓練強度,采用最大負荷量測試,根據評估結果,選擇相應張力強度的彈力帶;③強度:開始階段<30%最大負荷量測試,提高階段30%~50%最大負荷量測試;④時間:在開始階段重復抗阻訓練5~10次,提高階段重復抗阻訓練12~13次,逐步增加訓練量,直到達到10~15次,并且可以正確完成操作;⑤頻率:每周3次;上述動作依次全部完成為1組,開始階段每天訓練l組,提高階段每天訓練1~3組。
防震器是蓋在擺輪軸眼上的彈簧片,常見防震器有上下之分,通常會采用兩個彈簧片。而特殊表款會采用四個彈簧片。每個由防震座(Bloc)、鉆眼(Chaton)、防震碗(pierre a trou)、托鉆(contre pivot)、防震簧(ressort lyre)等五部分組成(見圖12)。
開發濕地生態旅游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建設濕地生態公園和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旅游開發要規劃先行,科學合理,要根據濕地的特點進行規劃,規劃要吸收當地專家、政府管理人員、社區居民參加,進行公示,廣泛征求意見。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運動耐力指標比較見表2。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干預前各項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均 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均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運動耐力指標均優于干預前;兩組患者干預后各項各項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試驗組患者各項運動耐力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冠心病是心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我國冠心病的患病逐漸年輕化,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工作和生存質量。年輕人一旦發病,來勢兇猛,病情嚴重,心肌梗死是主要類型,需要通過PCI介入手術進行血運重建[8-9]。冠心病PCI血運重建治療可迅速開通病變相關血管,有效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提高冬眠心肌運動功能,從而減少心絞痛發作、提高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但是相對于正常人,冠心病PCI患者生存質量及心功能仍然較低。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難、睡眠狀況差等癥狀,導致生理功能逐漸下降,且在冠心病PCI術后心臟恢復過程中的治療周期長,使患者飽受社會角色的沖突、失業、醫療費用昂貴等問題的困擾,最終導致其生存質量下降,尤其是年輕患者[10]。本研究結果顯示,PCI術后年輕冠心病患者干預前對照組與試驗組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在 38.34~66.32 分與 39.47~67.28 分(見表3),均明顯低于國內常模得分[11],表明年輕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生存質量仍然較低,需要進一步干預。張燕鋒等[12]研究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PCI術后血清心肌肌鈣蛋白-T升高、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是PCI術后仍有很多患者置入支架的血管再次狹窄或堵塞,或者其他血管的狹窄或堵塞,從而導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較差,心肌梗死及心絞痛的再發生率仍然較高,這不僅與患者術前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導致局部心肌缺血、壞死有關,還與患者術后未能很好地控制危險因素,未規律服藥,依從性差,心理素質較差、缺乏運動鍛煉等有關。因此,對于冠心病患者不僅注重藥物、手術治療,術后給予康復指導至關重要,以運動康復為主的心臟康復成為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的治療方法之一。
1.2.2 試驗組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實施8000步快步走有氧運動。可來回或在公園散步8000步快步走,每周一到周五每天進行1次,每次持續60~80min,由計步器完成每天計步,并進行記錄。在治療過程中由家人全程陪伴。
3.1.7 其他原因 沒有規范的液體出入量記錄流程,缺乏相關人員培訓,管理者監督不力,夜班護理人員工作負荷較大,身心俱疲,注意力無法集中等都是造成出入量記錄不正確的相關因素。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 (n;±s)
注:左心室射血分數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F)、 左心室舒張末內徑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縮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P LVEF(%)n t P t P t P LVEDD(mm) LVESD(mm)52 52干預前40.26±6.14 39.90±6.61 0.288 0.774干預后55.34±5.28 68.21±4.75-13.067<0.001-13.428-25.080<0.001<0.001干預前59.64±6.84 59.42±7.56 0.156 0.877干預后56.02±6.17 50.28±5.49 5.012<0.001 2.834 7.054 0.005<0.001干預前61.11±2.80 61.89±3.03-1.363 0.173干預后53.44±2.17 50.35±2.14 7.311<0.001 15.613 22.433<0.001<0.001
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心功能指標:超聲心動圖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IVEF)、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心室收縮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②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運動耐力指標:心肺功能運動試驗進行峰值氧耗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VO2peak)、 無氧代謝閾值氧耗量(oxygen uptake at anaerobic threshold,VO2AT) 檢測,測量值越大,代表運動耐力越好;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6個月后生存質量:應用普通生活質量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進行評定[7],該量表共有 36 個條目,8 個維度,包括社會功能(2個條目)、生理功能(10個條目)、精神健康(6個條目)、軀體疼痛(2個條目)、精力(4個條目)、情感職能(3個條目)、生理職能(4個條目)、總體健康(5個條目),每個維度得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干預前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均 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均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干預前;兩組患者干預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均 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試驗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耐力指標比較 (n;mL/(kg·min)±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耐力指標比較 (n;mL/(kg·min)±s)
注:峰值氧耗量( peak oxygen consumption,VO2peak)、無氧代謝閾值氧耗量(oxygen uptake at anaerobic threshold,VO2AT)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 P VO2peak n 52 52干預前14.85±4.38 14.36±4.12 0.587 0.558干預后17.31±4.23 19.52±5.47-2.305 0.023 t-2.913-5.434 P 0.004<0.001 VO2AT干預前11.27±3.82 11.14±3.64 0.178 0.859干預后13.42±4.13 15.35±5.17-2.103 0.038 t-2.756-4.801 P 0.007<0.001
近年來,心臟康復在國外得到迅速的發展,其倡導是心臟術后患者早期活動,將其納入心臟疾病診療的常規處理中。研究顯示[13-14],通過合適適當的訓練,可增加心臟血流量,促進側支循環形成,提高心肌供氧量,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和運動耐力,避免冠狀血管再次發生狹窄,在促進患者心臟的恢復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干預后心功能、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指標均優于干預前,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抗阻訓練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許艷梅等[15]研究發現,PCI術后給予適當的運動康復訓練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加速患者體力的恢復。高真真等[16]研究報道,經過3個月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可改善PCI術后患者有氧代謝能力和左室收縮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另有報道[17-18],運動訓練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康復應用后可改善心功能,提高運動耐力和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如焦慮、抑郁等,與本研究報道一致。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 (分;±s)
項目社會功能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52) 試驗組(n=52)t P 66.32±12.54 77.58±11.42-4.787<0.001 67.28±12.63 85.89±11.65-7.810<0.001-0.389-3.673 0.698<0.001 t P生理功能干預前干預后-0.173-1.818 0.863 0.007 t P 58.20±10.49 65.36±13.47-3.024 0.003 58.56±10.70 70.39±14.72-4.688<0.001精神健康干預前干預后-0.389-2.440 0.719 0.016 t P 55.72±8.92 68.25±10.61-6.519<0.001 56.34±8.65 73.54±11.48-8.623<0.001軀體疼痛干預前干預后-0.509-2.576 0.611 0.011 t P 50.45±11.75 69.48±12.13-8.126<0.001 51.61±11.45 75.69±12.45-10.266<0.001精力干預前干預后0.828-2.597 0.409 0.010 t P 59.95±10.71 65.45±13.53-2.298 0.024 58.24±10.36 72.39±13.72-5.935<0.001情感職能干預前干預后0.576-2.179 0.566 0.032 t P 46.25±10.58 55.37±8.93-4.750<0.001 45.08±10.12 59.34±9.64-7.357<0.001生理職能干預前干預后-0.925-2.747 0.357 0.007 t P 53.26±5.76 56.27±6.72-2.452 0.016 54.31±5.82 60.23±7.93-4.339<0.001總體健康干預前干預后-1.321-6.750 0.189<0.001 t P 38.34±4.23 50.45±10.91-7.463<0.001 39.47±4.49 65.14±11.28-15.247<0.001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見表3。由表3可見,兩組患者干預前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優于干預前;兩組患者干預后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均 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LVEF較干預前明顯升高,LVEDD與LVESD較干預前明顯下降,且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尤文軍等[19]研究顯示,PCI術后給予運動干預,可改善心功能狀態,增強運動耐力,促進臨床療效,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一致。VO2peak、VO2AT是運動耐力常用的檢測指標,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VO2peak、VO2AT較干預前明顯升高,且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運動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運動耐力。任強等[20]研究中,10 000步快步走對年輕冠心病PCI術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耐力,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干預治療前后生存質量指標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得分較干預前提高,且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應用運動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蒲靜等[21]報道,運動訓練可有效降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肌梗死再發率和血運重建發生率,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年輕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運動訓練中的安全問題是備受患者及家屬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在進行8000步快步走時,主要問題是預防患者病情惡化,甚至猝死等,因此在運動過程如患者出現胸悶、氣促、眩暈等癥狀應減慢步伐或停止行走。在本研究中患者步行過程由家屬陪同,并由負責護士全程隨訪跟蹤,指導患者安全實施運動過程,確保患者的安全。
在實際的跨境電商業務中,不只是教科書上的幾個大的分類的郵件,還常常涉及寄樣通知信、材質確認信、節日問候信等。我們根據跨境電商業務盡可能地多涵蓋業務往來的郵件,進一步貼近實際業務,增加案例庫的實踐性。
綜上所述,年輕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應用抗阻訓練聯合8000步快步走優于單純采用抗阻訓練,其可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狀態,增強患者運動耐力和提高生存質量,且此運動方法簡單易行,患者依從性高。但是在本研究運動訓練中,對患者生活方式等情況未進行分析,未來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