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王曉麗,王培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婦產科醫學生殖中心,湖北武漢,430022)
不孕癥是指育齡期女性經過12個月的無保護性交后無法懷孕[1]。調查研究顯示,當今我國不孕不育人群比例約占 12.5%[2],還不包括未結婚的夫婦,因此實際人數可能被低估。遺傳、環境、社會和心理等多個方面因素都可能導致女性不孕。目前有許多研究從不同角度報道了各種危險因素對女性不孕的影響,這方便了臨床醫護人員對有備孕期望女性提出臨床指導與建議[3]。然而,某些研究的結論卻是相矛盾的,比如劉芬等[4]和莊微雅等[5]的研究表明吸煙并非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而高商[6]和朱彤宇[7]研究結果卻與之相反。 本研究旨在通過Meta分析,從患者一般情況、既往史、行為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評估,發現影響女性不孕的各項危險因素,為未來醫護人員的臨床指導與建議提供更加全面綜合的分析結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對萬方、中國知網、重慶維普和Pubmed數據庫進行了系統的文獻檢索,中文檢索詞為:女性、不孕、影響因素/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隨機對照研究; 英文檢索詞為:female、infertility、influencing factors/risk factors、case-control study/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檢索時間為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對獲得的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和參考文獻追溯,以避免文獻遺漏。
1.2.1 納入標準 ①病例對照研究,且樣本量不小于100例;②研究對象為我國女性;③探討女性不孕癥的影響因素或危險因素;④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評分[8]>5 分。
1.2.2 排除標準 ①需進一步進行Meta分析的原始數據無法獲取;②數據來源重復的研究;③不適當的文章類型,如評論或病例報告;④相關名詞定義不當或錯誤。
按照預先設定的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本次文獻質量評價由2名經過系統培訓的研究人員根據NOS評分標準[8],分別定量評估納入研究的質量。評分不一致時通過相互討論得到解決。本量表滿分為9分,評分>5分時被認為是高質量文獻,并納入本研究。
根據PRISMA列表和Cochrane協議,數據提取以標準方式設計和實施。2名研究人員獨立提取合格研究的每項數據。任何分歧通過相互討論得到解決。記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一般信息(作者名稱、發表年份、地區、研究起止時間、樣本量)和結局指標。
采用 Review 5.3軟件匯總結果并進行數據分析。 χ2檢驗結果用來定義異質性,P<0.05 被認為各項研究間存在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計算合并OR值和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否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此外,通過變換效應模型、隨機排除法和移除低質量評價文獻3種方法進行敏感性分析,并檢驗結果的穩定性。
本研究共檢索到文獻 7713 篇,最終 7 篇[5-7,9-12]共7項隨機對照研究符合標準并被納入分析,均為中文文獻。其中,最早的研究為許良智團隊[12]在2001 年進行,其余 6 項 研究[5-7,9-11]均在2010年以后進行。總樣本量為3361例,包括試驗組1650例,對照組1711例,每個研究的樣本量范圍為120~798例,平均年齡27~34歲。文獻的基本信息及質量評價見表1。 NOS 評分結果:7 分 3 篇[5,9,11],8 分3 篇[6,7,10],6 分 1 篇[12],主要由于樣本來源和參與時間等具體信息不明確。納入文獻NOS評分均>5分,文獻總體質量較高。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信息及質量評價
對以上文獻進行Meta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納入分析的女性不孕相關影響因素共18項,具體分為以下四類。

表2 女性不孕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結果
2.2.1 患者一般情況對不孕的影響 一般資料中納入分析的指標包括個人學歷、肥胖和月經是否規律,5 篇文獻[6-7,9-11]探討此類內容,進行異質性檢驗,P<0.001,均存在不明來源的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低學歷女性較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女性更易不孕,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而大學及以上學歷是我國女性不 孕 的 保 護 因 素 (OR=0.750,95%CI=0.640~0.880);肥胖(OR=0.650,95%CI=0.530~0.800)和月經不規律(OR=3.380,95%CI=2.780~4.100)也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均 P<0.001)。
2.2.2 既往史對不孕的影響 既往史中主要納入并分析了患者人工流產史、腹部手術史、早期性行為、婦科炎癥和口服避孕藥5個指標。Meta分析結果顯示,人工流產史(OR=1.320,95%CI=1.090~1.600)、腹部手術史 (OR=2.410,95%CI=1.390~4.170)、早期性行為(OR=2.210,95%CI=1.410~3.460)、婦科炎癥(OR=2.850,95%CI=2.030~3.990)和口服避孕藥(OR=0.400,95%CI=0.320~0.490)均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其中,早期性行為(P=0.008)和口服避孕藥(P<0.001)原始數據之間存在異質性,分析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其余3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2.2.3 行為及生活習慣對不孕的影響 分析結果顯示,納入研究的8項行為及生活習慣,包括喜食油炸食物(OR=7.210,95%CI=3.290~15.790)、使用塑料用具 (OR=1.540,95%CI=1.160~2.030)、 飲酒(OR=1.430,95%CI=1.180~1.730)、吸煙(OR=1.620,95%CI=1.260~2.080)、被動吸煙(OR=2.190,95%CI=1.820~2.650)、染發燙發(OR=1.700,95%CI=1.460~1.980)、睡前玩手機(OR=1.400,95%CI=1.080~1.810)和熬夜(OR=3.240,95%CI=2.600~4.040)均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其中,僅喜食油炸食物原始數據之間不存在異質性(P=0.070),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其余7項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
2.2.4 心理狀態 納入研究的患者心理狀態主要包括患者生育壓力和夫妻關系和睦2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具有生育壓力(OR=2.700,95%CI=2.200~3.310)更易不孕,此項分析伴有明顯異質性(P<0.001),分析采用隨機效應模型。 另外,夫妻關系和睦(OR=0.350,95%CI=0.250~0.500)是女性不孕的一項保護因素,文獻一致性良好(P=0.2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首先,將各項指標的統計模型相互轉換,OR值和95%CI結果值均較為接近;其次,我們將每項指標納入的試驗隨機取消后,OR值和95%CI結果均較為穩定;再次,我們將含有較低質量的許良智團隊的研究排除后,與其有關的Meta結果均保持穩定,綜合分析結果提示本研究的各項結果均可靠。
目前許多研究部分地揭示我國女性不孕的相關危險因素。然而,從臨床角度來看,這些結果仍不能令人信服,因為均是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試驗隊列和參與者太少,某些因素是否與女性不孕相關值得進一步評估。本項Meta分析是對我國女性不孕相關危險因素的首次全面綜合分析,根據NOS評分篩選出的7篇文獻均具有較高質量,并且敏感性分析顯示分析結果均可靠。
根據分析結果,與女性不孕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一般情況、既往史、行為及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四個方面。
3.2.1 患者一般情況 Meta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肥胖和月經不規律均與女性不孕有關。文化程度不高成為女性不孕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主要與低學歷女性備孕、受孕等相關衛生知識認知不足有關。對疾病認知不足,女性不孕時不能及時就醫,病情的治療難度就會增加;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懂得從書籍或網絡獲取正確的信息,讓自己遠離不孕的危險因素[13];肥胖女性體內會分泌大量瘦素,影響多種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調節,從而引起女性功能失調性無排卵、月經失調和高雄激素血癥等一系列內分泌代謝紊亂癥狀[14];月經周期調節是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完成的,因此月經不規律提示女性內分泌功能紊亂。如果病變來自下丘腦或者垂體,除了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還會導致卵巢排卵障礙或者無排卵等[15]。 CASE[16]研究顯示,月經周期延長與女性生育能力下降有明顯關系。
3.2.2 既往史 Meta分析結果顯示,人工流產史、腹部手術史、早期性行為、婦科炎癥和口服避孕藥均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多與女性生殖器官正常生理環境被破壞有關,比如既往行人工流產或腹部手術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引起女性輸卵管或卵巢損傷,造成卵細胞的生成和輸送受到影響,或者引起子宮內膜損傷或子宮粘連,影響受精卵著床[17-18]。早期性行為對女性心理和生理都容易造成損傷,使女性對性行為產生恐懼感,對以后的性生活產生心理陰影;并且由于健康知識缺乏,早期性行為容易對生殖道黏膜造成損傷或感染,影響精子的活動度和存活率[19]。婦科炎癥是最常見的引起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7],劉金芳[20]調查顯示每100名女性中就有75名曾患過婦科炎癥,并且其中一半曾反復發作。婦科炎癥通常經上行性感染,容易引起子宮內膜炎和輸卵管堵塞,嚴重時甚至造成輸卵管、卵巢和周圍組織粘連,導致終生不孕發生;并且人工流產、婦科炎癥等均可因機體的免疫反應生成抗精子抗體,造成免疫性不孕[21]。 楊蕓等[15]研究顯示,口服避孕藥容易引起女性內分泌代謝紊亂,導致體內激素水平達不到受精卵著床和發育要求,最終導致女性不孕。
3.2.3 行為及生活習慣 本研究顯示,有8項行為及生活習慣與女性不孕有關,油炸食物、使用塑料用具、飲酒、吸煙、被動吸煙、染發燙發、睡前玩手機和熬夜均是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其中,多項危險因素均與機體攝入有害物質有關。比如,油炸食物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塑料用具中含有大量塑化劑,酒精含有大量乙醇,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會攝入大量焦油和尼古丁,染發燙發含有銨锍酸,這些因素對女性不孕的影響或統計研究均有報道[6-7,10]。熬夜會導致生理及情緒行為改變、機體抵抗力低下以及腦功能的損傷,對機體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都有較大影響;睡前玩手機除了上述影響以外,手機的電磁輻射對女性內分泌系統和睡眠質量也會產生巨大影響[7,9-10]。
3.2.4 心理狀態 Meta分析顯示,女性具有生育壓力更易不孕。生育壓力導致女性不孕已經成為共識,長時間備孕而無法如愿會導致女性產生自卑、無助、焦慮或者抑郁情緒,進一步會引起睡眠障礙甚至加重內分泌失調,但這種影響往往是可逆的[22]。本研究分析顯示,家庭關系和睦是女性不孕的一項保護因素。和睦的家庭關系一般會帶給女性愉悅的生活體驗及精神的支持,當女性高度懷疑自己不孕時,來自丈夫的支持可以緩解女性的壓力和不好的情緒。
首先,女性不孕的危險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僅對具有兩組或兩組以上原始數據的因素進行了Meta分析,部分個別因素如飲食規律等無法進行綜合分析;其次,納入的均是病例對照研究,統計的數據多是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所以結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誤差,這也是本文各項Meta分析結果異質性較大的主要原因;再次,涉及文獻數量少于10篇,根據Cochrane協議的指導建議,本文沒有進行發表偏倚分析,但考慮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的發表偏倚,這需要以后進一步擴大研究量,進行多中心的統計分析;最后,由于納入的原始數據不夠精細,所以沒有進行亞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會根據女性的種族、地域、平均年齡等資料進行進一步的亞組分析,為臨床有針對地指導女性不孕提供更有說服力的結果。
本研究對當前已發表的關于女性不孕的18項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女性不孕有關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一般情況、既往史、行為及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四個方面。除高教育水平、家庭關系和睦是女性不孕的保護因素以外,其余各項均與女性不孕有密切關系。本研究為方便臨床對不孕女性指導與建議提供了更有說服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