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賓川縣州城鎮中心學校 云南大理 671605)
為了研究農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做了一次問卷調查,以學生答卷調查與聽課觀察為渠道,調查問卷根據高、中、低段不同年級教學的側重點來擬定。低年級是拼音識字教學問卷;中年級是作文教學問卷;高年級是閱讀教學問卷。從課前導入,課堂操作,課后作業設計等方面擬題,讓學生作答,每班選出十名學生,讓他們就本班語文老師平時如何操作課堂教學中,做一個如實的客觀的評價。
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的分析,對聽評課情況的分析,發現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不活躍,農村孩子普遍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面就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
在調查中,70%的學生自己沒有課外書籍,40%的學生沒有到圖書室借過書,50%的學生認為圖書室藏書量少,滿足不了他們的閱讀需求,60%的班級沒有開展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50%的學生認為語文教師不經常使用電腦、電子白板、多媒體等教學儀器輔助教學。由此可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課本是學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發布者,教室是學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
在調查中,我發現幾乎沒有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沒有班級開展課前說話練習,而所有答卷的學生都一致認為喜歡課前說話練習。可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不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訓練,不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只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普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
在對語文教師的調查了解中發現,讓學生自主質疑解難、小組討論并沒有很好落實,大都是流于形式,甚至有老師認為純粹是浪費時間。可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傳統的、被動的、單向接受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習方式基本上都是聽講——背誦——練習。
調查中,80%的學生認為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就是“分數”,分數是老師評定優差學生的標準;80%的學生認為老師課堂上所講的都與考試有關的內容;80%的學生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是練習題,沒有類似動手操作或調查了解之類的開放式題型,作業完成方式單一。可見,我們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試教育現象普遍存在,甚至有學生詼諧地調侃“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的設計,全是大量的練習,甚至除了完成教材配套練習,教師還挖空心思打印復習資料。同時,老師們很少布置操作式作業、活動式作業,更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或自主設計作業。
在問卷中,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語文老師高高在上“一本真經地繃著臉”,他們認為老師知識面狹窄、語言貧乏,不會正確地贊賞學生,不會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表揚學生,更不會想辦法調節課堂氣氛。只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機器,只讓學生尊重自己,不管不顧學生的感受。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隨著人類社會飛速發展,我深刻地認識到正確培養農村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扭轉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潭死水的局面迫在眉睫,急需從以下方面改進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教會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實踐環境中學習語文。同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
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改進:(1)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3)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教學情境。(4)優化教學過程,調控課堂節奏。(5)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因材施教。(6)注重教學反饋,正確評價學生。
我們都知道,鼓勵是教師的法寶,是最有效的潤滑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句熱情的話語,就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鼓勵和贊賞中,學生身心愉悅,容易與老師產生心靈的碰撞,容易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在課堂上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于學習,以表演課本內容、講故事、動手操作、實驗畫畫以及開展各種比賽等方式激活學生思維。尤其是低年級教學更要積極創設教學環境,寓情于景、寓教于樂。
讓學生走出課堂學習語文,在社會生活中學語文,把生活知識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尤其是作文教學,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陶冶學生的性情,凈化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從而在觀賞山水風光、民情風俗、動植物資源的過程中發現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習語文、學寫作文的興趣。
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可以形式多樣、可以內容豐富,可以進行手工制作、畫畫、講故事、查資料、拍視頻等多姿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當我們的教學活動頻臨死水時,我們只是一味地埋怨當今孩子的刁蠻,埋怨社會風氣的庸俗,根本不查找自身的原因。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警醒,應該時刻意識到當今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河長流水”。沒有一個學生會拒絕一個知識淵博、風雅有趣的老師,只有教師本身學識淵博、詼諧有趣,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游刃有余,才能“聽其師信其道”。
俗話說“治病得先知道病根”,我們只有先了解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才能找到培養農村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改變沉悶的課堂,才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農村小語教學撥云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