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腫瘤醫院 云南昆明 650118)
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教育是為醫院培養合格綜合素質人才的關鍵,臨床護理教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是重點[1]。但是,從護生學習情況來看,熱情度往往不高,加上護理人員缺編問題,“帶而少教”情況明顯。另外,基于帶教教師學歷、知識不平衡,影響護生護理操作技能以及就業,所以進行護生帶教工作的改革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2015級、2016級實習護生作為實驗對象,總結臨床帶教老師集中培訓方案以及價值。
實驗對象均為實習護生,均為女性,2015級30名實習護生作為對照組,2016級30名實習護生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實習護生年齡介于18-22歲,均值(20.02±0.50)歲。觀察組:實習護生年齡介于18-21歲,均值(19.95±0.50)歲。觀察組、對照組實習護生年齡、性別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傳統帶教方法。
觀察組——傳統帶教方法+護生集中培訓。(1)成立操作培訓考核小組。
護理部挑選10名帶教老師,要求操作嫻熟、規范、職業道德高、工作責任強,本科8名,大專2名,年齡介于26-38歲,均值(31.50±2.20)歲,組長1名。(2)制訂工作計劃。綜合護理教學實習大綱要求、臨床需要明確培訓日期、內容、考核時間等工作計劃。(3)培訓考核。培訓前做好培訓時間、地點、內容通知,并將護理教學內容制成幻燈片。培訓時,帶教老師完成理論講解,內容包括測量生命體征、無菌技術、輸液技術、鼻飼、洗胃以及護理目的、注意事項、護理重點、護患溝通技巧等,鼓勵護生提問并耐心解答,光盤演示操作過程后鼓勵護生進行分組模擬練習,并及時糾正護生掌握不足之處。于每月月底對實習護生進行考核,并安排護生自評、帶教老師點評,針對考核結果進行針對培訓。
對比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考試合格率(考核內容包括患者評估、護生準備工作、操作流程等,總分100分。60以以上為合格,低于60分為不合格)、對帶教方法的滿意度(總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90分為不滿意,60份帶教滿意度問卷均有效收回)[2]。
此次參與實驗的實習護生實驗觀察指標,均經件SPSS19.0軟件包計算。帶教方法滿意度以及護理操作考試合格率等計數觀察指標以%形式展開,進行卡方檢驗。P<0.05的情況下,證明兩組實習護生相同觀察指標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觀察組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合格率結果見表1。組間合格率經統計學計算,X2=7.6800,P=0.0055。

表1 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考核結果對比 [n(%)]
對照組、觀察組實習護生帶教方法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組間帶教方法總滿意度經統計學計算,X2=10.5882,P=0.0011。

表2 實習護生對帶教方法的滿意度問卷結果對比 [n(%)]
既往傳統帶教工作,過于片面性以及局限性,實習護生只能被動、機械性的學習,導致實習護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各科室選擇的帶教老師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化,帶教方法不一致,影響最終的帶教質量[3]。臨床帶教集中培訓后,統一了操作標準,規避了學習盲目性,提高了實習護生的積極性。另外,定期帶教考核工作提高了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護理技能,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集中培訓、考核,提高了帶教老師分語言表達、溝通、管理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彌補了師資不平衡問題[4]。
此次實驗對比了接受不同帶教方法的兩組實習護生,一般資料對比P>0.05。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合格率為96.67%、帶教方法總滿意度為100%,對照組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合格率為70%、帶教方法總滿意度為70%。實習護生2項指標差異均明顯,P<0.05。此次實驗結果和黃琴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利用臨床帶教老師集中培訓后,護生基礎護理操作合格率明顯上升(P<0.01)[5]。
綜上所述。護生集中培訓可以提高實習護生基礎護理操作技能,符合臨床帶教護理需求,為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前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