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淮河街小學 遼寧沈陽 110035)
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樹人,我們要培養學生就是要樹立他自己德,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人才是強國之本,教育是強國之基。教育行業為民生之本,重在教書育人。針對中小學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的關鍵,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小學教育,尤其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課程使學校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評價“教”的行為發生變化,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的方式發生變化。教師要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
以人為本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索和學習中加以改正,深深感到基礎課程改革將改變學生的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各地改革舉措百花齊放,人才培養朝向“個性化”、“多樣化”邁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逐漸搭建,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習負擔狀況等五個方面20個關鍵性是指校建立一套全新的“綠色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堅定信心,圍繞教育改革主線,立足本質、恪盡職守、聯系教學實際、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關系著民族興衰和國家存亡,因此教師平時要克服急躁情緒,從細微處入手,從點滴做起,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精心營造和優化育人環境。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把立德樹人貫穿在每一教學活動中,立德樹人是根本,內涵建設促發展。
每一個教師先要立德,教育學生更要立德;如果在樹人上有不足,教師應先反思自己,立德樹人既要樹立自己,又是要樹立自己的學生。用“德”樹人的內容,就是要向著美好、繁榮、和諧的目標來塑造人。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師的舉止言行就是學生學習的楷模,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學校思改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路,那么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路。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么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
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為重點,自覺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
教師師德、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成敗,對師德強調和評價成為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的新亮點,許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等于把歷史文化發展的最高峰匯聚起來,這正是我們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今天所說的中國夢,就是要把夢寐以求的理想一一實現,這項任務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可見創新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充分考慮如何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
1.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活”起來。
2.課堂教學要走進文本,激發情趣。
3.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也應重視閱讀分析的培養與訓練,注重情感體系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地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從實質上講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從實質上講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涵之一;從實質上講創新教育就是問題教育,而問題意識來源于學生的好奇和質疑。因此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質疑精神。
改革開放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制度自信,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教育創新是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教育創新必須明確思路、抓住重點。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國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及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方面改革都在朝著縱深推進;教育改革是歷史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一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教育也深度融入現代化建設大潮中;促進教育體系自身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個百年目標,提供人才和智力貢獻。
總之,小學教師在語文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中央關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抓住歷史性機遇,統籌安排改革的保護措施,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結合實際,通過擴大閱讀量來拓展視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