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教師進修學校 吉林長春 130021)
隨著教學新課標的實施,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改革創新,新課標為數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出了明確目標,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交流能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可以作為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體現。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能夠讓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更好的進行教學內容的制定,交流主要是以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基礎,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實現課堂教學環境的建立。[1]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有很強的叛逆心理,對與人交流和相處有抵觸情緒,想要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建立數學情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獲取,自主的解答數學問題,初中生不會理性的思考什么學科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加重要,去挑選學習內容,而是通過對教師和學科的喜愛程度來決定是否努力學習。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實施情感教育,這是學生數學交流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2]
1.表情和語言: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自己的表情和語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教學引導通過語言來實現的,說話是一門藝術,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要主動與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能夠敞開心扉、以誠相待,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表情的運用技巧,教師要給于學生真誠的微笑,解答學生的疑惑時要熱情、自然、認真,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時要多給予信任、鼓勵的目光。教師在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和總結時,需要組織好語言,隨時隨地的反思自己言行,開展小組教學手段,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談論,讓學生指出教學的不足之處,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交流意識。
2.情感教育的時機。一般情況下在教學結束時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提高教學總結的效果,教學交流總結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鞏固新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教學的客觀規律,讓學生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在遇到生活問題時通過數學知識來解答。學生能夠通過數學交流來計算數學學習的得失,在大腦中形成慣性思維,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認知,因此,教師要合理的設置教學時間,做好教學內容的規劃,給學生自省反思的空間,充分掌握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1.通過作業來拓寬學生的交流空間。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對今后學生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重要的意義,數學不能單純的依賴教材進行教學資源的獲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豐富的數學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自己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作業的布置能夠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作業反饋,數學任務就要以學生的數學水平為基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記憶和應用,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2.通過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探究欲望,才能夠認真的完成作業反饋,數學作業反饋的形式具有多樣化特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作業不能成為學生的壓力,要讓學生產生完成的欲望,將作業當成沒有負擔的學習,實現課后預習的目的。[3]
3.通過作業來創新學生的思維方式。開放性作業的練習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要想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讓學生產生交流的想法,在沒有教師組織的前提下和同學、教師進行知識內容的探討,實現數學交流素養的提升,在交流中學習數學。學生在解題時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完全的不會做,只是對一部分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出現的數學問題理解不足,這時,就需要建立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通過不同的解題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前提是學生們要能夠敢于提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對問題條件進行創新和完善,充分發揮出創造力得,得到更多的解題結論和問題猜想,在完成問題解答的同時拓展了自己的思維空間。[4]
交流的內容要具有層次性,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進行數學交流,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綜合某一問題來進行交流,能夠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不再是象征性的討論,避免出現一些學生交流中得過且過,不勞而獲,教學探討和交流要具有針對性,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展方向為基準。對初中數學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教師在備課時做好教學設計,建立與教學課題有關的交流主體落實新教材中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交流進度,及時的參與到討論中去重視學生興趣的提高,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表達的機會。
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通過與同學進行交流來進行知識的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能夠充分的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合理地運用,完善現有的教學體系,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以此來獲得情感上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與人交流能力。學生交流素養的提升現已成為一種優秀的數學活動,為了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實驗教學和猜想教學相繼提出,并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但想要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需要實現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