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鐵路五中 云南昆明 650225)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檢測都會涉及到對概念的考查,概念教學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基礎,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每個概念的引入都不是平白無故的,是有原因的,是為了描述某一現象或解決某一問題而產生的。如為了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而引入功率;為了描述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熱量,升高的溫度不等的熱學性質而引入了比熱容。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確實需要這么一個物理量來解決目前的問題,而且引入的過程也都是非常自然的。例如,在壓強概念的引入過程中,通過演示實驗和實例講解讓學生看到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大小都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小效果強;受力面積一定,壓力大效果強,那怎樣描述壓力作用效果呢?顯然只用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行,只能把兩個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物理量,才能解決怎樣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的問題。壓力和受力面積怎樣組合呢?有了前面速度、密度概念引入過程的基礎,學生很自然的想到用控制變量法組合,組合形式為F/S或S/F,兩個式子都能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物理上采用第一個式子描述。這樣其實已得到了壓強的定義式,定義式得到后,類比速度定義的方法可得到壓強的定義為: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從壓強的引入到定義、定義式的得出一氣呵成,非常自然,學生真正理解了引入過程,則對壓強這個概念其實已掌握了一半。[1]
例如對密度公式進行討論的結果有三個:
(1)密度一定時,即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換句話說,質量成倍增加,體積也成倍增加,它們的比值卻不變,即密度不會隨質量、體積的變化而變化,密度與質量、體積無關。比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密度相同;一實心物體懸浮在水中,截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后,仍能懸浮在水中。類似的量還有電阻、比熱容、熱值概念。若定義式中的物理量不是決定因素,該物理概念不會隨定義式中的物理量而變化。
(2)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與密度成反比。(提醒學生注意:不能寫成密度與體積成反比,否則就變成密度與體積有關,密度會隨物體體積的變化而變化了,與第一個討論結果不符。)如比較經典的練習:冰熔化成水或水凝固成冰,體積怎么變?學生如果能找到題中的隱含條件:質量不變,根據上述討論結果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3)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與密度成正比。(強調:與討論結果2一樣,不能寫成密度與質量成正比,因為密度與質量無關。)密度瓶就屬于這種情況。例:用天平、水、瓶子測牛奶的密度。多數學生能想到要利用體積不變的條件,如果對第三個討論結果又很熟悉,寫出牛奶密度的表達式也就不再困難。
下面這種題型在力學、熱學、電學中經常出現,對比熱容、熱值、電阻概念的考查也常采用這種方式。
例:對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質量不變的時候,密度與體積成正比
B.當體積不變的時候,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物質密度一定,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D.密度與體積成正比,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分析:如果學生理解上述結論,利用討論結果2、3就可以把A、B、D排除。但受數學的影響或是沒有真正領會“密度與體積成正比”,與“體積與密度成正比”的區別,學生在這個點上是屢做屢錯,老師就要屢錯屢講,不斷強化,直到學生領悟為止。
(1)先擺出條件,再寫結論。一定要寫某個量一定時,另外兩個量成正比或反比。沒有條件,結論不成立。如要說壓力越大,壓強越大,要有受力面積一定這個條件。
(2)因果關系不能顛倒。比如對歐姆定律進行討論時,不能說成電阻一定,電壓與電流成正比。因為電壓是使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先有電壓才有電流。
(1)加強了對概念的理解,學生不容易犯類似“物體運動越快,通過的距離越長”的錯誤。
(2)直接利用討論結果做比例題更快。
(3)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對壓強公式進行討論后學生很容易找到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4)培養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是對速度公式的討論,在此,老師要多做示范、講解,讓他們掌握討論公式的方法。學習后面的概念可教學生依葫蘆畫瓢,自己學著討論,老師再指導。其實每一次對新概念的討論,都是對討論方法的再一次鞏固。
物理上不僅數字參與計算,單位也參與計算,得出公式后單位也自然得出。例如,從比熱容定義式:很容易得出比熱容單位為:J/kg.℃。通過同學練習說各種物質比熱容含義,既熟悉了單位,又加深了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怎樣衡量學生把一個概念建立起來了呢?以壓強概念的建立為例,當提到壓強的時候,學生能說出它的物理意義、定義、定義式、單位及意義;能進行相關的計算;能用壓強的知識解釋、解決有關壓強的實際問題,壓強的概念才算基本建立起來了。
教學中認真、扎實的做好以上幾個步驟,學生對怎么學習物理概念,應從哪些方面去掌握一個新的物理量能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可以舉一反三,物理概念的教學也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