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駿景中學 廣東廣州 510630)
傳統英語教學課堂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開展各項活動,課堂形式較單一,內容較局限,反饋途徑較固定。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不斷加大投入與改革更新,傳統英語課堂教學逐漸探索與現代技術融合,教學與教育技術的結合成為當前研究和探索的熱點。在這個背景下,翼課網學習平臺在教學上的嘗試與運用順應時代的要求而迅速發展。翼課網是以計算機或手機為載體,以網絡為依托,涵蓋英語學習“聽、說、讀、寫、考”全方位的智能同步教學平臺,它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英語教學深度結合,實現教師教學資源多元化,教學手段智能化,數據生成數字化,學生學習自主化、多樣化、開放化的新型教學輔助平臺系統。翼課網平臺為輔助教學提供作業布置、作業情況檢查、數據生成與導出、即時答疑、在線交流和及時評價等功能,它的可移動性、交互性、即時反饋性、評價的多元性等同步性學習,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我提升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翼課網的同步性不只關注學生“學”的結果,即通過各種測試題或考試進行評價,更關注學生“學”的過程,即通過設計的各種實踐活動或任務,促進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發現、探究、歸納等形成性學習素養和能力的培養。[1]
筆者所帶的班級從本學期初開始使用翼課網學習平臺,對平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上的運用開展了探索和研究。筆者選取牛津上教版《英語》7B Unit 5 Reading “Water Talks”為例,結合平臺開展教學,分析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筆者在閱讀教學中對平臺的運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鞏固兩大功能,課中在合適的過程也引入對平臺的數據和資源的使用,及時根據數據調整教學步驟,活躍課堂氣氛。
1.課前預習階段,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借助翼課網平臺提供的預習資源發布課前自主學習作業:①落實本節課新詞匯的模仿朗讀與記憶;②預習課文表完成課文中對水循環過程的排序題;③觀看水循環相關視頻。該步驟提前掃清學生對新單詞的障礙,提前熟悉有關水循環的知識背景,以便更好地在課堂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提升訓練。
2.上課前,筆者提前進入翼課網平臺檢查學生作業情況,利用翼課網自動生成的評分系統分析學生對本節課新詞匯的掌握程度和重難點作答準確率,在課前及時對教學重難點做適當調整,設置針對性加強練習習題。筆者單詞、短語跟讀得分顯示中得出:學生對voice/ valuable/ reservoir/quantity/experiment 這幾個單詞的跟讀分數較低,熟悉掌握程度較低;關于水循環的排序題是歷年來中考的必考題型,而從學生的練習得分平均分只有72分、及格率73%來看,可以發現學生對排序題的做題技巧不熟練,對水循環的過程理解不夠透徹。
因此,筆者根據此數據分析,對教學重難點和流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動:筆者在教學實施中融入學生掌握程度較低的幾個新單詞,以圖片的形式在篇章中再次呈現,課堂上以帶讀和理解的形式指導學生以便學生熟記和訓練標準發音;對于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水循環過程,筆者著重引用視頻和圖片,結合每個循環的過程,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水循環的每個地方,接著用細讀的方法找出每到一個地方的動詞短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領會和理解該過程,最終能理解后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水循環的簡單過程。
3.本節課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故事開端以對話形式展開,該段對話的語音語調特征明顯,可以作為訓練模仿朗讀的材料。筆者利用翼課網的段落朗讀功能讓學生模仿朗讀對話,并根據系統自帶的即時評分系統,檢查學生模仿朗讀效果,根據評分進行針對性的朗讀和發音指導。引導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在你追我趕的氣氛中加深對故事開端的了解。
4.課后,筆者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難點,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利用翼課網發布基礎作業和分層作業:
(1) 基礎知識的聯系與鞏固。此項作業面對所有學生,包括跟讀單詞,劃分得分率較低的單詞要求多次跟讀加強記憶;練習運用詞匯、短語,模仿朗讀重難點句子或段落,并按要求背誦。借助平臺合理分層設計作業:對于成績稍落后的學生,利用該平臺協助其糾正標準發音,重復認讀單詞和句子;[2]
(2) 能力提升與作業拓展。成績較好的學生,除了完成基礎習題外,還可以通過翼課網提供的同主題的閱讀理解作為同步練習,教師能通過平臺設置設定每道題的完成時間,由翼課網自動監控答題準確率。此外,平臺根據學生現有身心發展水平,設置了單詞和句子闖關,在完成當天作業至于在娛樂中學習單詞和運用句子。
平臺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大而泛”的預習方式,在閱讀課中呈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課前優化擇取平臺資源,有針對性地發布自主學習作業,明確學生預習的內容和目標,再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來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
平臺在預習、復習中充分發揮其強大的技術和資源的輔助功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讓他們在興趣的驅動下,自主完成作業,利用平臺的數據反饋功能及時評估自己的學習掌握程度,并能及時對比其他同學的成績,及時交流、分享和重復操練,形成良性競爭;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更多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
傳統的課后復習模式,學生對復習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的自評以及教師評價往往存在反饋滯后、耗時多、統計難度大等問題,導致評價結果流于形式。翼課網改變了傳統紙質作業提交的弊端,使教師能充分利用資源的多樣性和測試形式的靈活性來檢測和監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整體和個體情況一目了然,以便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法和步驟。
1.翼課網智能平臺的使用需要電腦、手機作為載體,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或家長對網絡的限制而無法參與平臺使用,從而對教師對全班作業的布置和反饋造成一定影響。
2.作為初中生,使用電腦、手機訪問翼課網對學生的自我約束力是個小小的考驗。教師應與家長和學生做好約定工作,要求學生在使用前期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同時在每次布置作業的時候,向學生提出完成時間的要求。
3.部分學生對平臺的學習方式認識還不夠充分,只停留在完成作業的階段,而沒有充分利用平臺的反饋與總結的功能實現進一步提高;同時學生在使用初期對平臺的功能和操作不夠熟練,因此教師應安排學生進行集中培訓。
數字時代帶來的教育變革和創新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傳統閱讀課教學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兩大步驟,翼課網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平臺,將教與學的兩大內容緊密連接起來。本文筆者結合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翼課網智能平臺在英語閱讀課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兩大環節的實際應用。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應用效果可以看出,翼課網平臺對教與學具有同步促進的作用,通過對平臺的合理使用和對學生的科學引導,不僅能方便教師實施教學任務,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各知識板塊,拓展知識和及時反饋知識掌握程度。翼課網平臺所提供的針對性拓展訓練、形式多樣的闖關練習、情景式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在線資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梁思華,2016)。在強大的技術支持下,學生更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開展自主學習,及時獲得成績反饋和反思學習效果;同時,還促使教師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順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加強自身教育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從大數據上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進行指導和優化,強化教師教學的針對性、計劃性和掌控性。